“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发布日期:2022-05-13 11:16

  
字体:【 | |
打印本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建设电视剧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化发 展规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 和《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编制本规划。

 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国电视剧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电视剧行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创作生产新风扑面,原创能力显著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更加鲜明,作品质量不断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喜爱的精品力作,有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电视剧传播渠道日益拓展,收视规模持续扩大,“走出去”取得重要突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作用愈加凸显。电视剧行业改革持续深化,行业生态明显改善,市场主体活跃、业态丰富,产业模式不断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电视剧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治理能力有力提升。当前,中国电视剧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精 品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和现代产业体系已具备坚实基础,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然存在,精品供给和需求不完全匹配,电视剧产业竞争力不强。“十四五”时期中国电视剧要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繁荣创作生产,扩大精品供给,全面提质增效,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视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强团结奋进精神力量,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丰富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电视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 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创作生产优秀电视剧作为中心环节,认真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 精品”重要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电视剧工作全流程、落实到电视剧事业产业各方面,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电视剧工作的政治责任和文化使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电视剧阵地建设和管理。 

2、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人民立场,让人民成为电视剧的主角,把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4、坚持改革创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切入点,推进电视剧领域深化改革,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完善现代电视剧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打造新增长极,塑造发展新优势。

5、坚持系统观念。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 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电视剧事业与产业、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际,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锚定 2035 年我国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综合考 虑电视剧发展形势和条件,“十四五”时期中国电视剧 发展目标为:

 ——主题创作引导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把握重要节点,围绕党和国家大事要事,以重大现实、重大革 命、重大历史题材为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创作指导、播出调控、组织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主题电视剧思想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高峰”之作接续涌现,形成创作与接受、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

 ——精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电视剧创作生产繁 荣,题材类型丰富,创新创意活跃,总体质量水平大 幅提高,精品创作量质齐升。电视剧供给结构优化,供需协调匹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 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加充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

 ——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电视剧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全链条分工协作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标准化水平提升。电视剧市场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大中小电视剧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电视剧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相统一的电视剧评价体系基本形成,电视剧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 电视剧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公平竞争制度有效落实,市场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提高,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国际交流合作深化拓展。服务外交外宣工作大局,电视剧“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交流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机制、市场销售体系更加成熟,海外传播领域持续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更加巩固。电视剧行业自律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自觉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勤业精业,行业风气持 续净化,行业正气有力弘扬,行业生态健康清朗,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二、推进新时代电视剧精品创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重要要求,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围绕中华民族 5000多年文明历史,面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作推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 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电视剧,努力铸就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一)加强创作规划布局。立足“两个大局”,围 绕“国之大者”,把握重要节点,为电视剧创作生产谋 篇布局。把党和国家大事要事、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光辉历史和精神谱系、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重点选题领域,构建有序衔接、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创作生产格局,源源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的 精品力作。鼓励各地发掘地方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发扬地方特色找选题、抓创作,鼓励农村、青少、历史、边疆、科幻等各类题材,时代报告剧、室内剧,系列剧、单元剧等各类体裁、风格、样式电视剧创作 生产,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景象。认真落实“十四五” 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提高组织化程度,“十四五”期 间每年推出 10 余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 主题电视剧精品。 

(二)提升原创力和创新能力。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视剧精品,打造电视剧中国品牌。深入推动主创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高观察、发现、提炼能力。抓住剧本关键环节,引导全行业重视剧本创作,从源头提高电视剧原创水平。发扬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引导全行业增强创新意识,释放创新潜能,把创新精神贯穿电视剧创作生产全过程。 

(三)提高作品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电视剧的生命线,引导全行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建立健全电视剧创作生产质量管控机制,强化制作机 构质量管理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质量管控水平全面提升。优化电视剧精品扶持孵化机制,加强剧本扶持项目推进督导和绩效考核,提升剧本扶持效能,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杠杆作用,促进各类优质资源向精品项目集聚。

(四)推动电视剧制作提质升级。加快推进电视 剧制作标准化工作,同步部署标准研制、技术创新与行业推广,推动电视剧全产业链标准化,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机衔接。健全完善电视剧制作体系,推动精细分工、密切协同,推动流程规范化、执行标准化,推动集约化、专业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电视剧制作工业化水平。紧盯信息技术前沿,适应媒 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趋势,推动电视剧拍摄、制作、存 储、传播、评价、监管全链条技术创新升级,“十四五” 时期基本实现电视剧制作流程全面 4K 超高清化。支持电视剧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推动筹建广电总局电视剧制作实验室,鼓励电视剧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完善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机制。 

(五)健全优秀作品传播机制。统筹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健全电视剧全媒体播出发行和宣传推广格局。健全完善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作品质量作为重要标准的购剧评价机制,让更多优秀电视剧进入有影响力的频道和平台。围绕重要节点规划主题电视剧播出,重要宣传期加强对上星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的调控、对重点网络视听平台首页首屏电视剧播出的指导。科学开展宏观调控,优化播出结构,实现电视剧播出的题材、风格、形式、长度,以及季播、周播等播出模式的丰富性。推动筹 建国家电视剧版本存储体系,加强电视剧档案保护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六)完善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坚持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相统一,健全科学的电视剧综合评价机制。建强文艺评论阵地,加强舆情分析,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把握网络舆论规律特点,积极创新形式、方式、风格、语态、渠道、载体,提高电视剧评论的专业性、权威性、针对性,推动电视剧评论走近大众、引领舆论,推动电视剧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办好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对中国电视 “金鹰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等重点电视剧奖 项加强指导,探索创新奖项设置、评审方式,优化评 委结构,提升全国性电视剧评奖活动的权威性、影响力,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团结激励作用。

专栏 1 电视剧新时代精品工程

 “十四五”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以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为主,采用“纵横坐标法” 确立具体选题,纵向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大事要事确立主题,横向对标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党 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抗美援朝胜利 7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 90 周年等重要节点,突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突出党 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已规划 100 余个重点电视剧选题项目,开展常态化创作督导,全流程协调保障,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和项目推进情况动态调整规划。 主题电视剧创作展播活动:加强顶层设计,超前谋划,围绕即将到来的重要节点提前规划储备主题电视剧项目,建立工作台账,开展常态化调度督导,从政治方向、选题选材、艺术水准、主创团队等方面严格把关,精细化管理,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积极组织制作机构和电视剧工作者投身主题电视剧创作生产,调动行业创新创作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向主题电视剧集聚。引导各电视台、重点网络视听平台积极 创作、订制主题电视剧,精心做好展播编排,通过播 出调控拉动主题电视剧创作生产。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主题电视剧影响力,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电视剧创作生产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提升文艺作品质量要求,加强电视剧全面全程全效质量管 理,以“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为主线,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促进电视 剧高质量发展、遵循电视剧艺术规律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相统一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引导电视剧行业增强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控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