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电系统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广电视听“两大业务、三大属性、四个层次”的工作定位,深入攻坚“三大方向”,聚焦抓实“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奋力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切实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坚持导向为魂、强化宣传引导,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上展现新作为
聚焦首要政治任务,用心用情用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领袖形象宣传,指导广电媒体策划推出《第1声音》并进入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开设《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等专题专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开设《一号工程·十项行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等专题专栏,3件视频类作品获中宣部阅评表扬。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打造《第1观察》评论品牌,《阳光重庆》《天天630》节目平台督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81万件。
二、坚持内容为王、强化精品创作,在打造“渝字号”精品力作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组织实施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创新节目、公益广告以及视听艺术精品扶持项目,审查特殊题材电视剧剧本5部,审查发行电视剧、动画片各1部,重点网络影视剧(动画片)规划信息备案通过50部、成片上线备案通过12部,推优选送31件作品获得广电总局专项扶持。推出纪录片《重庆谈判》、电视剧《一江水》、网络剧《尘封十三载》等优秀作品,现实主义电影《开山人》全国公映,《婚姻的两种猜想》《绝密使命》等电视剧获国家级大奖。创新推出《嗨!新重庆》等系列短视频,收视排位稳定保持全国省级卫视前10。
三、坚持融合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在推动广电视听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将“应急广播”纳入数字文化“主流意识形态”跑道、广电视听内容创作展播纳入“文化·光影重庆”应用、“应急广播宣传作用发挥”纳入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跑道,推动广电行业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中国广电(重庆)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完成“全市一网”整合和700兆赫频点迁移工作,广电5G业务网、固定语音业务网、互联网骨干网及内容集成播控平台等“三网一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高清电视频道39个,县级电视频道高清化率达83.3%。6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广电网络新服务”优秀案例,3个项目获全国第三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奖项。
四、坚持广电为民、强化惠民质效,在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上取得新成效
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指导江津区、奉节县开展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全市应急广播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市级平台1个、区县平台38个、应急广播终端62791组,覆盖972个乡镇(街道)、9495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国家—市—区县—乡镇—行政村”五级贯通。认真落实广电总局部署要求,扎实开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第一阶段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有线电视收费包压减70%,电信、联通、移动三大IPTV平台收费包分别压降82%、14%、25%,全市169万有线电视用户和457万IPTV用户实现开机看直播、操作更便捷、免费内容更丰富,两个终端系统无开机广告播出。
五、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综合治理,在推动广电行业安全发展上增添新举措
牢牢攥紧广播电视安全生命线,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阵地管理提升、突出问题整治三大行动,全面加强内容、传输、播出、网络、数据、设施等全链条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从技术规范、内容播发、日常管理等环节全面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安全管理。强化广电阵地管理,实行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体管理;扎实推进IPTV内容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规行为。体系化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实现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和重要节目“零停播”保障目标。
六、坚持服务大局、加强交流合作,在提升重庆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影响力上取得新突破
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西部影视译制中心建成运行,建立“西语译配作品片库”,“第1眼新闻”入选首批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联合全市41家区县融媒体中心成立“直播重庆联盟”和“重庆短视频联盟”。深入实施“视听中国”播映工程,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好城市广电交流合作,推动“电视中国剧场”以“中国时段”栏目形式在墨西哥11电视台和哥伦比亚国家电视台呈现,为拉美地区近5亿电视观众带去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在内的数十部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填补了“电视中国剧场”在拉美地区的空白,重庆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
重庆广电:以“六个坚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庆广电系统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广电视听“两大业务、三大属性、四个层次”的工作定位,深入攻坚“三大方向”,聚焦抓实“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奋力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切实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一、坚持导向为魂、强化宣传引导,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上展现新作为 聚焦首要政治任务,用心用情用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领袖形象宣传,指导广电媒体策划推出《第1声音》并进入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开设《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等专题专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开设《一号工程·十项行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等专题专栏,3件视频类作品获中宣部阅评表扬。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打造《第1观察》评论品牌,《阳光重庆》《天天630》节目平台督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81万件。 二、坚持内容为王、强化精品创作,在打造“渝字号”精品力作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组织实施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创新节目、公益广告以及视听艺术精品扶持项目,审查特殊题材电视剧剧本5部,审查发行电视剧、动画片各1部,重点网络影视剧(动画片)规划信息备案通过50部、成片上线备案通过12部,推优选送31件作品获得广电总局专项扶持。推出纪录片《重庆谈判》、电视剧《一江水》、网络剧《尘封十三载》等优秀作品,现实主义电影《开山人》全国公映,《婚姻的两种猜想》《绝密使命》等电视剧获国家级大奖。创新推出《嗨!新重庆》等系列短视频,收视排位稳定保持全国省级卫视前10。三、坚持融合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在推动广电视听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将“应急广播”纳入数字文化“主流意识形态”跑道、广电视听内容创作展播纳入“文化·光影重庆”应用、“应急广播宣传作用发挥”纳入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跑道,推动广电行业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中国广电(重庆)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完成“全市一网”整合和700兆赫频点迁移工作,广电5G业务网、固定语音业务网、互联网骨干网及内容集成播控平台等“三网一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高清电视频道39个,县级电视频道高清化率达83.3%。6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广电网络新服务”优秀案例,3个项目获全国第三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奖项。 四、坚持广电为民、强化惠民质效,在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上取得新成效 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指导江津区、奉节县开展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全市应急广播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市级平台1个、区县平台38个、应急广播终端62791组,覆盖972个乡镇(街道)、9495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国家—市—区县—乡镇—行政村”五级贯通。认真落实广电总局部署要求,扎实开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第一阶段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有线电视收费包压减70%,电信、联通、移动三大IPTV平台收费包分别压降82%、14%、25%,全市169万有线电视用户和457万IPTV用户实现开机看直播、操作更便捷、免费内容更丰富,两个终端系统无开机广告播出。五、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综合治理,在推动广电行业安全发展上增添新举措 牢牢攥紧广播电视安全生命线,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阵地管理提升、突出问题整治三大行动,全面加强内容、传输、播出、网络、数据、设施等全链条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从技术规范、内容播发、日常管理等环节全面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安全管理。强化广电阵地管理,实行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体管理;扎实推进IPTV内容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规行为。体系化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实现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和重要节目“零停播”保障目标。六、坚持服务大局、加强交流合作,在提升重庆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影响力上取得新突破 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西部影视译制中心建成运行,建立“西语译配作品片库”,“第1眼新闻”入选首批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联合全市41家区县融媒体中心成立“直播重庆联盟”和“重庆短视频联盟”。深入实施“视听中国”播映工程,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好城市广电交流合作,推动“电视中国剧场”以“中国时段”栏目形式在墨西哥11电视台和哥伦比亚国家电视台呈现,为拉美地区近5亿电视观众带去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在内的数十部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填补了“电视中国剧场”在拉美地区的空白,重庆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
重庆广电系统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广电视听“两大业务、三大属性、四个层次”的工作定位,深入攻坚“三大方向”,聚焦抓实“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奋力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切实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坚持导向为魂、强化宣传引导,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上展现新作为
聚焦首要政治任务,用心用情用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领袖形象宣传,指导广电媒体策划推出《第1声音》并进入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开设《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等专题专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开设《一号工程·十项行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等专题专栏,3件视频类作品获中宣部阅评表扬。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打造《第1观察》评论品牌,《阳光重庆》《天天630》节目平台督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81万件。
二、坚持内容为王、强化精品创作,在打造“渝字号”精品力作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组织实施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创新节目、公益广告以及视听艺术精品扶持项目,审查特殊题材电视剧剧本5部,审查发行电视剧、动画片各1部,重点网络影视剧(动画片)规划信息备案通过50部、成片上线备案通过12部,推优选送31件作品获得广电总局专项扶持。推出纪录片《重庆谈判》、电视剧《一江水》、网络剧《尘封十三载》等优秀作品,现实主义电影《开山人》全国公映,《婚姻的两种猜想》《绝密使命》等电视剧获国家级大奖。创新推出《嗨!新重庆》等系列短视频,收视排位稳定保持全国省级卫视前10。
三、坚持融合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在推动广电视听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将“应急广播”纳入数字文化“主流意识形态”跑道、广电视听内容创作展播纳入“文化·光影重庆”应用、“应急广播宣传作用发挥”纳入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跑道,推动广电行业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中国广电(重庆)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完成“全市一网”整合和700兆赫频点迁移工作,广电5G业务网、固定语音业务网、互联网骨干网及内容集成播控平台等“三网一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高清电视频道39个,县级电视频道高清化率达83.3%。6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广电网络新服务”优秀案例,3个项目获全国第三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奖项。
四、坚持广电为民、强化惠民质效,在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上取得新成效
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指导江津区、奉节县开展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全市应急广播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市级平台1个、区县平台38个、应急广播终端62791组,覆盖972个乡镇(街道)、9495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国家—市—区县—乡镇—行政村”五级贯通。认真落实广电总局部署要求,扎实开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第一阶段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有线电视收费包压减70%,电信、联通、移动三大IPTV平台收费包分别压降82%、14%、25%,全市169万有线电视用户和457万IPTV用户实现开机看直播、操作更便捷、免费内容更丰富,两个终端系统无开机广告播出。
五、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综合治理,在推动广电行业安全发展上增添新举措
牢牢攥紧广播电视安全生命线,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阵地管理提升、突出问题整治三大行动,全面加强内容、传输、播出、网络、数据、设施等全链条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从技术规范、内容播发、日常管理等环节全面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安全管理。强化广电阵地管理,实行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体管理;扎实推进IPTV内容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规行为。体系化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实现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和重要节目“零停播”保障目标。
六、坚持服务大局、加强交流合作,在提升重庆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影响力上取得新突破
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西部影视译制中心建成运行,建立“西语译配作品片库”,“第1眼新闻”入选首批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联合全市41家区县融媒体中心成立“直播重庆联盟”和“重庆短视频联盟”。深入实施“视听中国”播映工程,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好城市广电交流合作,推动“电视中国剧场”以“中国时段”栏目形式在墨西哥11电视台和哥伦比亚国家电视台呈现,为拉美地区近5亿电视观众带去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在内的数十部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填补了“电视中国剧场”在拉美地区的空白,重庆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