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广电行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闻宣传是广电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全年广电媒体积极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着力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推动全媒体新闻宣传不断创新拓展,舆论宣传的互联网基因更加强大。省级广电作为全媒体新闻宣传的中坚力量,不断创新内容和话语表达,深化移动优先策略,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以浙江广电为观察点,分析当前省级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创新态势。
2024年底,浙江广电集团旗下的中国蓝新闻矩阵粉丝数再创新高,达到了4018万,一年内增加了2000万粉丝,翻了一番。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原创稿件网络传播量突破101亿次,中国蓝新闻官方微博收获了652个全国正能量热搜,是2023年热搜总数的2.5倍,短视频平台年播放量突破650亿次,是2023年的2倍,主力军加速挺近主战场,成为2024年不断提高全媒体新闻工作实效的一匹“黑马”。
一、整合聚合资源,打造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广电特色
2024年,广电媒体积极将全媒体新闻宣传与媒体融合一体部署,强化多元平台渠道的统筹整合和全台资源的系统性融通。
一是以融媒体新闻中心为中枢,整合对接台内外资源。一方面浙江广电以中国蓝新闻为核心,深挖集团内部的“宝藏”资源,如加强与浙江广播影视资源中心“浙江影像志”等合作,用史料讲故事,深度参与浙江卫视多个综艺节目的互动宣推,相互赋能打造话题热度。以传统新闻制播为“原点”,向外拓展全媒体新闻内容的衍生版块,着力打造全媒体新闻的“内容”矩阵。另一方面积极对外拓展联盟圈,通过加大蓝媒协作力量,深入挖掘省内原创素材,构建“1+101+X”体系,实现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全省90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11个地市融媒体中心和外部各大平台链接紧密协作。
二是做强做优“端微号”,打通官方、民间、媒体舆论场。浙江广电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构建“频道终端+集团平台+外部大号”传播格局,着力打破线上与线下、大屏与小屏,在不同的舆论场上积极发力、相互配合,屏与端相互赋能,形成舆论引导的话题穿透力。积极推动“账号”建设,赋予新闻更多互联网基因,打造网感网态,如创新探索“号长制”运营,针对涨粉最有潜力的微博号、视频号、小红书号等账号,安排专门的账号“号长”打造话题、生产内容。如在视频号推出医疗养生直播和短视频产品,开设《中国蓝新闻·中医小妙招》。针对小红书号,聚焦平台用户喜好时尚、小资的特点,重点关注浙江文旅产业,并为每一条短视频设计专属海报和话题词。积极打造运营顶流融媒主播IP号,如“新闻姐”账号全网粉丝近4000万,成为广电新闻在新媒体领域个人IP佼佼者。
三是打造一支特色强、能战斗的全媒体新闻创作采制队伍。2024年,中国蓝新闻着力扩大原创内容采制队伍,提倡“人人都是记者”,鼓励小编“走出去”,主动蹲点新闻一线。通过获得新的信息增量,不仅产出更多优质内容,还培养了许多垂类领域的流量大咖,如有的编辑擅长和公安、医院沟通,经常能挖掘到第一手的优质素材,被称为“千万流量小编”;有的编辑喜欢国风宋韵、文旅等相关内容,平时不仅积累了大量汉服圈博主、专业摄影师资源,还制作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爆款短视频。同时全面拓展政务资源,与公安、医院、学校等建立通讯员队伍,加大资源合作,通过“内容直供”,实现“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
二、强化专题专栏设计,打造全媒体新闻品牌
当前,全媒体新闻宣传正进入品牌化时代,新闻品牌的打造代表着权威性、影响力的认可和树立,尤其在主题宣传和领袖宣传方面,各地广电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打造各具特色的新闻品牌。浙江广电着眼于从省域层面讲好总书记故事,开创了“第一视点”专栏,每期节目以“主题报道+评论+深度访谈+系列新媒体产品”的方式呈现, 强化主题报道轻量化、叙事语态年轻化、产品形态分众化。据统计,“第一视点”全网传播量已累计超25亿。
一是深挖新意,把老故事讲出新味道。很多新闻宣传的主题都较为宏大,需要细致解构让主题落地。“第一视点”着重从新思路、新细节、新人物上找到破题点,讲出新故事。如在“习近平改革方法论的浙江实践”系列“大陈岛”篇,节目侧重在主题宣传中找到实践落点,采用明暗交织双线叙事,明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登岛、两次回信”,暗线是一家三代人的“垦荒”史,两条线巧妙串联、有机结合,使得68年前的垦荒故事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在讲述“义乌改革”时挖掘出“组团去泰国”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对义乌发展的意义。
二是着力打造全媒体新闻产品,强化小屏呈现、网感化表达。一方面积极推出富有创意的短视频、图解产品、直播、话题词等,如围绕改革故事“第一视点”推出短视频《领导下访接访》,巧妙设计悬念和故事,在《苏拉的见证》中通过来自塞内加尔外商苏拉的视角,通过“身份”反差和“语言”反差,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位普通话“8级”的“歪果仁”的幽默形象。另一方面,着重话题词打造,2024年共产生全国热搜话题词5个,#浙江奶奶每天骑电驴10分钟到上海上班#、#外商扎根义乌20年完成产业逆袭#阅读量分别为5600万和3300万。
三是立足全媒体传播,打通横向纵向传播链条助力品牌打造。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典型特点是制播一体,全媒体制作、全平台分发、全终端触达。“第一视点”的创新打法主要是“1+N”传播,“1”是电视大屏端的传统播出渠道,“+N”是新媒体端的系列组合拳。“+N”形式上包括创意精品短视频、二创短视频、多彩海报、漫画、H5、评论、AI应用结合等。横向上,“第一视点”的新媒体产品在中国蓝新闻微博号首发,各频道频率微博号、“美丽浙江”矩阵、浙江蓝媒联盟同步分发,放大传播声量;纵向上,对接中央和浙江省委网信办、省委宣传部,拓展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的推送渠道,扩大传播力影响力。通过全媒体宣传的系统性布局,传播质效不断提升,其中“改革故事”系列5条短视频全网传播量合计1.4亿,“大运河”系列5条短视频传播量合计超5000万。
三、强化AIGC创新应用,推动新闻生产全领域全流程提质增效
2024年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进入变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一个重要特征是AIGC对新闻创作生产、传播运营的体系化重构,AIGC在创意侧为采编人员提供海量信息的提取分析,生成有价值的提示性内容,生产侧升级人的“主观性生产”,实现智能信息加工,接受侧以算法偏好形成精准化到达,通过“新质生产力”的高适配应用,赋能全媒体新闻宣传创新创优、迭代升级。
一是推出自主研发的AIGC创作平台,打造转型升级的底座支撑。2024年浙江广电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深化AIGC应用,推出“ZMG智媒果AIGC创作平台(以下简称“智媒果”)”,该平台囊括了文本创意、智能绘图、AI视音频创作等工具,支持文生图、图生图、图生视频等多种功能。“智媒果”可实时联网,迅速捕捉社会热点、契合受众关切、感知网民情绪,结合浙江广电各频道具体需求,根据不同节目调性、不同栏目品类、不同用户定位,通过智能算法生成适配大小屏不同话语体系的宣传报道方案,并同步提供相应宣推运营策略,为全媒体新闻提高宣传质效打造强有力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二是积极使用人工智能“新基建”,重塑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生产线。基于AIGC智能生产工具,浙江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实现了高效率的视频拆条混剪、一键成片,创作模拟仿真动画,还原新闻事件场景等。如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推出了《AI夺冠瞬间》等短视频,大大提升了融媒新闻产品的创制效率。同时,积极创制数字分身,为名记者、名主持、名编辑开辟新赛道,以小成本投入换取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多的创作时间。如中国蓝名嘴“果子说”已常态化使用数字分身,发布原创评论作品。
三是助力内容校准把关,精准服务用户需求。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不仅在“创作端”,还能有效服务新闻内容的安全审核,并从用户收视行为的分析研判中,为新闻内容创新与编排优化提供依据,以更好满足观众需求。比如,“智媒果”可通过快速扫描文字内容,检查语法错误、语义逻辑漏洞以及是否符合导向要求等,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与合规性;对于图像和视频内容,“智媒果”可分析画面质量、色彩搭配、视觉效果等是否达到专业标准,还能识别其中是否存在敏感信息或版权问题。同时,还能够整合多源数据,包括电视端、网络端、移动端等不同平台的收视数据,以及观众的地域分布、年龄层次、观看时段偏好等信息。通过建立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精准洞察不同类型节目在不同受众群体中的收视表现及其变化规律,为新一轮创作提供有效保障。
2024年省级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创新态势——以浙江广电为例, 2024年对于广电行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闻宣传是广电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全年广电媒体积极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着力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推动全媒体新闻宣传不断创新拓展,舆论宣传的互联网基因更加强大。省级广电作为全媒体新闻宣传的中坚力量,不断创新内容和话语表达,深化移动优先策略,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以浙江广电为观察点,分析当前省级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创新态势。2024年底,浙江广电集团旗下的中国蓝新闻矩阵粉丝数再创新高,达到了4018万,一年内增加了2000万粉丝,翻了一番。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原创稿件网络传播量突破101亿次,中国蓝新闻官方微博收获了652个全国正能量热搜,是2023年热搜总数的2.5倍,短视频平台年播放量突破650亿次,是2023年的2倍,主力军加速挺近主战场,成为2024年不断提高全媒体新闻工作实效的一匹“黑马”。一、整合聚合资源,打造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广电特色2024年,广电媒体积极将全媒体新闻宣传与媒体融合一体部署,强化多元平台渠道的统筹整合和全台资源的系统性融通。一是以融媒体新闻中心为中枢,整合对接台内外资源。一方面浙江广电以中国蓝新闻为核心,深挖集团内部的“宝藏”资源,如加强与浙江广播影视资源中心“浙江影像志”等合作,用史料讲故事,深度参与浙江卫视多个综艺节目的互动宣推,相互赋能打造话题热度。以传统新闻制播为“原点”,向外拓展全媒体新闻内容的衍生版块,着力打造全媒体新闻的“内容”矩阵。另一方面积极对外拓展联盟圈,通过加大蓝媒协作力量,深入挖掘省内原创素材,构建“1+101+X”体系,实现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全省90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11个地市融媒体中心和外部各大平台链接紧密协作。二是做强做优“端微号”,打通官方、民间、媒体舆论场。浙江广电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构建“频道终端+集团平台+外部大号”传播格局,着力打破线上与线下、大屏与小屏,在不同的舆论场上积极发力、相互配合,屏与端相互赋能,形成舆论引导的话题穿透力。积极推动“账号”建设,赋予新闻更多互联网基因,打造网感网态,如创新探索“号长制”运营,针对涨粉最有潜力的微博号、视频号、小红书号等账号,安排专门的账号“号长”打造话题、生产内容。如在视频号推出医疗养生直播和短视频产品,开设《中国蓝新闻·中医小妙招》。针对小红书号,聚焦平台用户喜好时尚、小资的特点,重点关注浙江文旅产业,并为每一条短视频设计专属海报和话题词。积极打造运营顶流融媒主播IP号,如“新闻姐”账号全网粉丝近4000万,成为广电新闻在新媒体领域个人IP佼佼者。三是打造一支特色强、能战斗的全媒体新闻创作采制队伍。2024年,中国蓝新闻着力扩大原创内容采制队伍,提倡“人人都是记者”,鼓励小编“走出去”,主动蹲点新闻一线。通过获得新的信息增量,不仅产出更多优质内容,还培养了许多垂类领域的流量大咖,如有的编辑擅长和公安、医院沟通,经常能挖掘到第一手的优质素材,被称为“千万流量小编”;有的编辑喜欢国风宋韵、文旅等相关内容,平时不仅积累了大量汉服圈博主、专业摄影师资源,还制作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爆款短视频。同时全面拓展政务资源,与公安、医院、学校等建立通讯员队伍,加大资源合作,通过“内容直供”,实现“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二、强化专题专栏设计,打造全媒体新闻品牌当前,全媒体新闻宣传正进入品牌化时代,新闻品牌的打造代表着权威性、影响力的认可和树立,尤其在主题宣传和领袖宣传方面,各地广电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打造各具特色的新闻品牌。浙江广电着眼于从省域层面讲好总书记故事,开创了“第一视点”专栏,每期节目以“主题报道+评论+深度访谈+系列新媒体产品”的方式呈现, 强化主题报道轻量化、叙事语态年轻化、产品形态分众化。据统计,“第一视点”全网传播量已累计超25亿。一是深挖新意,把老故事讲出新味道。很多新闻宣传的主题都较为宏大,需要细致解构让主题落地。“第一视点”着重从新思路、新细节、新人物上找到破题点,讲出新故事。如在“习近平改革方法论的浙江实践”系列“大陈岛”篇,节目侧重在主题宣传中找到实践落点,采用明暗交织双线叙事,明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登岛、两次回信”,暗线是一家三代人的“垦荒”史,两条线巧妙串联、有机结合,使得68年前的垦荒故事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在讲述“义乌改革”时挖掘出“组团去泰国”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对义乌发展的意义。二是着力打造全媒体新闻产品,强化小屏呈现、网感化表达。一方面积极推出富有创意的短视频、图解产品、直播、话题词等,如围绕改革故事“第一视点”推出短视频《领导下访接访》,巧妙设计悬念和故事,在《苏拉的见证》中通过来自塞内加尔外商苏拉的视角,通过“身份”反差和“语言”反差,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位普通话“8级”的“歪果仁”的幽默形象。另一方面,着重话题词打造,2024年共产生全国热搜话题词5个,#浙江奶奶每天骑电驴10分钟到上海上班#、#外商扎根义乌20年完成产业逆袭#阅读量分别为5600万和3300万。三是立足全媒体传播,打通横向纵向传播链条助力品牌打造。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典型特点是制播一体,全媒体制作、全平台分发、全终端触达。“第一视点”的创新打法主要是“1+N”传播,“1”是电视大屏端的传统播出渠道,“+N”是新媒体端的系列组合拳。“+N”形式上包括创意精品短视频、二创短视频、多彩海报、漫画、H5、评论、AI应用结合等。横向上,“第一视点”的新媒体产品在中国蓝新闻微博号首发,各频道频率微博号、“美丽浙江”矩阵、浙江蓝媒联盟同步分发,放大传播声量;纵向上,对接中央和浙江省委网信办、省委宣传部,拓展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的推送渠道,扩大传播力影响力。通过全媒体宣传的系统性布局,传播质效不断提升,其中“改革故事”系列5条短视频全网传播量合计1.4亿,“大运河”系列5条短视频传播量合计超5000万。三、强化AIGC创新应用,推动新闻生产全领域全流程提质增效2024年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进入变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一个重要特征是AIGC对新闻创作生产、传播运营的体系化重构,AIGC在创意侧为采编人员提供海量信息的提取分析,生成有价值的提示性内容,生产侧升级人的“主观性生产”,实现智能信息加工,接受侧以算法偏好形成精准化到达,通过“新质生产力”的高适配应用,赋能全媒体新闻宣传创新创优、迭代升级。一是推出自主研发的AIGC创作平台,打造转型升级的底座支撑。2024年浙江广电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深化AIGC应用,推出“ZMG智媒果AIGC创作平台(以下简称“智媒果”)”,该平台囊括了文本创意、智能绘图、AI视音频创作等工具,支持文生图、图生图、图生视频等多种功能。“智媒果”可实时联网,迅速捕捉社会热点、契合受众关切、感知网民情绪,结合浙江广电各频道具体需求,根据不同节目调性、不同栏目品类、不同用户定位,通过智能算法生成适配大小屏不同话语体系的宣传报道方案,并同步提供相应宣推运营策略,为全媒体新闻提高宣传质效打造强有力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二是积极使用人工智能“新基建”,重塑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生产线。基于AIGC智能生产工具,浙江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实现了高效率的视频拆条混剪、一键成片,创作模拟仿真动画,还原新闻事件场景等。如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推出了《AI夺冠瞬间》等短视频,大大提升了融媒新闻产品的创制效率。同时,积极创制数字分身,为名记者、名主持、名编辑开辟新赛道,以小成本投入换取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多的创作时间。如中国蓝名嘴“果子说”已常态化使用数字分身,发布原创评论作品。三是助力内容校准把关,精准服务用户需求。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不仅在“创作端”,还能有效服务新闻内容的安全审核,并从用户收视行为的分析研判中,为新闻内容创新与编排优化提供依据,以更好满足观众需求。比如,“智媒果”可通过快速扫描文字内容,检查语法错误、语义逻辑漏洞以及是否符合导向要求等,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与合规性;对于图像和视频内容,“智媒果”可分析画面质量、色彩搭配、视觉效果等是否达到专业标准,还能识别其中是否存在敏感信息或版权问题。同时,还能够整合多源数据,包括电视端、网络端、移动端等不同平台的收视数据,以及观众的地域分布、年龄层次、观看时段偏好等信息。通过建立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精准洞察不同类型节目在不同受众群体中的收视表现及其变化规律,为新一轮创作提供有效保障。
2024年对于广电行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闻宣传是广电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全年广电媒体积极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着力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推动全媒体新闻宣传不断创新拓展,舆论宣传的互联网基因更加强大。省级广电作为全媒体新闻宣传的中坚力量,不断创新内容和话语表达,深化移动优先策略,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以浙江广电为观察点,分析当前省级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创新态势。
2024年底,浙江广电集团旗下的中国蓝新闻矩阵粉丝数再创新高,达到了4018万,一年内增加了2000万粉丝,翻了一番。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原创稿件网络传播量突破101亿次,中国蓝新闻官方微博收获了652个全国正能量热搜,是2023年热搜总数的2.5倍,短视频平台年播放量突破650亿次,是2023年的2倍,主力军加速挺近主战场,成为2024年不断提高全媒体新闻工作实效的一匹“黑马”。
一、整合聚合资源,打造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广电特色
2024年,广电媒体积极将全媒体新闻宣传与媒体融合一体部署,强化多元平台渠道的统筹整合和全台资源的系统性融通。
一是以融媒体新闻中心为中枢,整合对接台内外资源。一方面浙江广电以中国蓝新闻为核心,深挖集团内部的“宝藏”资源,如加强与浙江广播影视资源中心“浙江影像志”等合作,用史料讲故事,深度参与浙江卫视多个综艺节目的互动宣推,相互赋能打造话题热度。以传统新闻制播为“原点”,向外拓展全媒体新闻内容的衍生版块,着力打造全媒体新闻的“内容”矩阵。另一方面积极对外拓展联盟圈,通过加大蓝媒协作力量,深入挖掘省内原创素材,构建“1+101+X”体系,实现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全省90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11个地市融媒体中心和外部各大平台链接紧密协作。
二是做强做优“端微号”,打通官方、民间、媒体舆论场。浙江广电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构建“频道终端+集团平台+外部大号”传播格局,着力打破线上与线下、大屏与小屏,在不同的舆论场上积极发力、相互配合,屏与端相互赋能,形成舆论引导的话题穿透力。积极推动“账号”建设,赋予新闻更多互联网基因,打造网感网态,如创新探索“号长制”运营,针对涨粉最有潜力的微博号、视频号、小红书号等账号,安排专门的账号“号长”打造话题、生产内容。如在视频号推出医疗养生直播和短视频产品,开设《中国蓝新闻·中医小妙招》。针对小红书号,聚焦平台用户喜好时尚、小资的特点,重点关注浙江文旅产业,并为每一条短视频设计专属海报和话题词。积极打造运营顶流融媒主播IP号,如“新闻姐”账号全网粉丝近4000万,成为广电新闻在新媒体领域个人IP佼佼者。
三是打造一支特色强、能战斗的全媒体新闻创作采制队伍。2024年,中国蓝新闻着力扩大原创内容采制队伍,提倡“人人都是记者”,鼓励小编“走出去”,主动蹲点新闻一线。通过获得新的信息增量,不仅产出更多优质内容,还培养了许多垂类领域的流量大咖,如有的编辑擅长和公安、医院沟通,经常能挖掘到第一手的优质素材,被称为“千万流量小编”;有的编辑喜欢国风宋韵、文旅等相关内容,平时不仅积累了大量汉服圈博主、专业摄影师资源,还制作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爆款短视频。同时全面拓展政务资源,与公安、医院、学校等建立通讯员队伍,加大资源合作,通过“内容直供”,实现“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
二、强化专题专栏设计,打造全媒体新闻品牌
当前,全媒体新闻宣传正进入品牌化时代,新闻品牌的打造代表着权威性、影响力的认可和树立,尤其在主题宣传和领袖宣传方面,各地广电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打造各具特色的新闻品牌。浙江广电着眼于从省域层面讲好总书记故事,开创了“第一视点”专栏,每期节目以“主题报道+评论+深度访谈+系列新媒体产品”的方式呈现, 强化主题报道轻量化、叙事语态年轻化、产品形态分众化。据统计,“第一视点”全网传播量已累计超25亿。
一是深挖新意,把老故事讲出新味道。很多新闻宣传的主题都较为宏大,需要细致解构让主题落地。“第一视点”着重从新思路、新细节、新人物上找到破题点,讲出新故事。如在“习近平改革方法论的浙江实践”系列“大陈岛”篇,节目侧重在主题宣传中找到实践落点,采用明暗交织双线叙事,明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登岛、两次回信”,暗线是一家三代人的“垦荒”史,两条线巧妙串联、有机结合,使得68年前的垦荒故事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在讲述“义乌改革”时挖掘出“组团去泰国”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对义乌发展的意义。
二是着力打造全媒体新闻产品,强化小屏呈现、网感化表达。一方面积极推出富有创意的短视频、图解产品、直播、话题词等,如围绕改革故事“第一视点”推出短视频《领导下访接访》,巧妙设计悬念和故事,在《苏拉的见证》中通过来自塞内加尔外商苏拉的视角,通过“身份”反差和“语言”反差,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位普通话“8级”的“歪果仁”的幽默形象。另一方面,着重话题词打造,2024年共产生全国热搜话题词5个,#浙江奶奶每天骑电驴10分钟到上海上班#、#外商扎根义乌20年完成产业逆袭#阅读量分别为5600万和3300万。
三是立足全媒体传播,打通横向纵向传播链条助力品牌打造。全媒体新闻宣传的典型特点是制播一体,全媒体制作、全平台分发、全终端触达。“第一视点”的创新打法主要是“1+N”传播,“1”是电视大屏端的传统播出渠道,“+N”是新媒体端的系列组合拳。“+N”形式上包括创意精品短视频、二创短视频、多彩海报、漫画、H5、评论、AI应用结合等。横向上,“第一视点”的新媒体产品在中国蓝新闻微博号首发,各频道频率微博号、“美丽浙江”矩阵、浙江蓝媒联盟同步分发,放大传播声量;纵向上,对接中央和浙江省委网信办、省委宣传部,拓展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的推送渠道,扩大传播力影响力。通过全媒体宣传的系统性布局,传播质效不断提升,其中“改革故事”系列5条短视频全网传播量合计1.4亿,“大运河”系列5条短视频传播量合计超5000万。
三、强化AIGC创新应用,推动新闻生产全领域全流程提质增效
2024年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进入变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一个重要特征是AIGC对新闻创作生产、传播运营的体系化重构,AIGC在创意侧为采编人员提供海量信息的提取分析,生成有价值的提示性内容,生产侧升级人的“主观性生产”,实现智能信息加工,接受侧以算法偏好形成精准化到达,通过“新质生产力”的高适配应用,赋能全媒体新闻宣传创新创优、迭代升级。
一是推出自主研发的AIGC创作平台,打造转型升级的底座支撑。2024年浙江广电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深化AIGC应用,推出“ZMG智媒果AIGC创作平台(以下简称“智媒果”)”,该平台囊括了文本创意、智能绘图、AI视音频创作等工具,支持文生图、图生图、图生视频等多种功能。“智媒果”可实时联网,迅速捕捉社会热点、契合受众关切、感知网民情绪,结合浙江广电各频道具体需求,根据不同节目调性、不同栏目品类、不同用户定位,通过智能算法生成适配大小屏不同话语体系的宣传报道方案,并同步提供相应宣推运营策略,为全媒体新闻提高宣传质效打造强有力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二是积极使用人工智能“新基建”,重塑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生产线。基于AIGC智能生产工具,浙江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实现了高效率的视频拆条混剪、一键成片,创作模拟仿真动画,还原新闻事件场景等。如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推出了《AI夺冠瞬间》等短视频,大大提升了融媒新闻产品的创制效率。同时,积极创制数字分身,为名记者、名主持、名编辑开辟新赛道,以小成本投入换取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多的创作时间。如中国蓝名嘴“果子说”已常态化使用数字分身,发布原创评论作品。
三是助力内容校准把关,精准服务用户需求。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不仅在“创作端”,还能有效服务新闻内容的安全审核,并从用户收视行为的分析研判中,为新闻内容创新与编排优化提供依据,以更好满足观众需求。比如,“智媒果”可通过快速扫描文字内容,检查语法错误、语义逻辑漏洞以及是否符合导向要求等,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与合规性;对于图像和视频内容,“智媒果”可分析画面质量、色彩搭配、视觉效果等是否达到专业标准,还能识别其中是否存在敏感信息或版权问题。同时,还能够整合多源数据,包括电视端、网络端、移动端等不同平台的收视数据,以及观众的地域分布、年龄层次、观看时段偏好等信息。通过建立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精准洞察不同类型节目在不同受众群体中的收视表现及其变化规律,为新一轮创作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