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号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国家广电智库策划推出【两会观察】的系列文章,今天刊发《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广电视听大有可为》,重点关注广电视听行业如何积极拥抱新技术,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深度融合激发产业活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战略方向,这既是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文化产业适应数字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抓手。新型文化业态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的双轮驱动,而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领域,也是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天然载体。
一、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更多精品更广传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智库建设。”国家广电总局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引领,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高质量内容供给引领需求、创作需求。推出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国产动画片创作人才扶持项目等广电视听内容创新创优文件,扶持多元优质内容持续产出,涌现一批精品力作,《我的阿勒泰》《繁花》《山花烂漫时》等现实题材作品以细腻叙事和人文关怀成为现象级IP。推动精品内容实现最大化传播,推动大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相互联动,整合各类行业优质资源,形成立体多元传播矩阵,以协同合作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抓作品”与“抓环境”齐头并进,加强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的审查管理,引导内容创作健康发展。丰富大屏内容生态,推出“重温经典”频道,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赓续精神力量,有力巩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
视听文艺赋能千行百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突破10.74亿,网民使用率达98.3%,形成超1.1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一数字背后,是短视频日均更新量近8000万条、直播场次超350万场的产业活力。值得关注的是,农村网络视听用户增速达6.8%,远超城镇的1.9%,显示出文化普惠的巨大潜力。其中,乡村短视频异军突起。数据显示,三农万粉创作者年均收入达到3万元+,不仅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微短剧持续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推出162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作品,促进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文旅资源、线下经济融合发展。
国际传播释放强大动能。《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国视听内容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电视剧出口额将突破1亿美元,保持中国第一大出口节目类型地位。“丝绸之路视听工程”“视听中国播映工程”、“电视中国剧场”以及海外流媒体平台成为广电视听国际传播的主要渠道。《我的阿勒泰》成为首部入围法国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入围了第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与全球流媒体大奖”最佳亚洲内容奖与最佳编剧。《山海情》《隐秘的角落》等剧集在YouTube等平台播放量超百亿次,《苍兰诀》登陆Netflix后跻身多国热搜榜。短视频、微短剧以短小精悍的内容,把握用户多样化、碎片化、陪伴化视听需求,迅速赢得了包括北美在内的全球用户喜爱,彰显了中国视听国际传播的优势与魅力。
二、强化政策引领,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
及时回应人民关切,开展“双治理”工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此次全国两会,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工作(以下简称“双治理”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团长刘学俊等许多委员代表纷纷点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正在推进的“双治理”工作。2023年8月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党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系统谋划、精心部署、全力推进“双治理”工作。在“双治理”工作的推动下,有线电视和IPTV平台的用户体验得到显著提升。电视“套娃”收费问题的解决,为消费者节约了开支,也让平台的运营更加透明。插入式微型机顶盒的推广使用,进一步简化了家庭电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电视操作更加便捷。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持续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推动一个遥控器和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规模部署,实现治本目标。
全面提升网络视听生态治理,维护清朗网络空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针对微短剧等新型网络文艺形式,国家广电总局坚持守正创新,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经过持续有效管理引导,微短剧从最初的野蛮生长,逐渐实现了专业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涌现了《一梦枕星河》《我的归途有风》《欢喜一家人》等一批制作精良、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卫视在黄金档均推出微短剧市场。此外,持续深化广电视听领域天价薪酬、“饭圈”乱象整治,突出抓好“自媒体”乱象治理、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治理等专项治理,有效净化了网络生态。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生态治理长效机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强化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注重增强政策合力,提高行业生态治理实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电视操作复杂治理第一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深化治理电视操作复杂全国推广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电视收看“明白卡”提示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并组织印发《有线电视业务技术要求》《IPTV业务技术要求》《互联网电视业务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以政策赋能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有力保障和推动了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加快推进制定《广播电视法》,制定修订《微短剧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
三、以融合和变革为引擎,推动构建文化产业体系
主流媒体:从深度融合到系统性变革。《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当前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系统性变革,主流媒体的变革持续深化。推动广电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自身实际结合重要举措。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不仅体现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创新上,更在于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全面提升。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结构优化,创新办好主频道频率和特色频道频率。坚持新闻立台,强化精品意识,做优频率频道内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收视体验。做强做优新媒体,推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提质升级。
生态共建:从IP衍生到产业融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广电视听主动赋能文旅和经济,“视听内容+商品+服务”的融合模式,正在重塑视听+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狂飙》带火江门取景地后,当地推出"打卡狂飙取景地"旅游线路,仅2023年1-2月江门市共接待游客334.59万人次,旅游收入34.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89%和124.32%。这种"影视热播-景点出圈-消费增长"的闭环模式,正在全国复制。数据显示,2024年TOP100文旅项目中,影视IP衍生项目占比达76%,影视IP与线下场景的联动效应日益显著。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成效显著,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巧妙地将苏州的特色传统文化与当地的美景、美食、美物以及美人融为一体,展现了苏州的独有魅力;《你的岛屿已抵达》则细腻地描绘了湖南常德的悠闲生活节奏和田园风光;而《“洛”花如有意》通过串联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生动地展示了“神都”河南洛阳的富饶与繁华。
四、强化技术运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新业态文化的发展,正在重塑视听产业的生态格局,Deepseek以低成本开源模型为广电的提质升级带来新的契机。广电视听行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广泛应用。2025年,将推进构建高质量视听数据集,建设行业垂直大模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推动内容生成和审核,构建视听内容孵化器和护城河。挖掘数据价值,分析用户画像,精准投放节目类型和广告时段。保障稳定传输,提升用户观看体验。优化融媒体运营内容生产和分发流程,提高用户互动和参与度。助力广电机构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创新商业模式。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2024年,在国家广电总局和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有力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9省市电视播出机构大力推动超高清卫视频道建设,北京、上海、广东实施了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内容生产、节目播出、网络传输、终端呈现等各环节超高清升级,确保大小屏用户获得真正的超高清体验。此外,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加强系统谋划布局,推动5G NR广播建设发展,促进多场景融合应用加速落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普惠性,持续促进广电行业数字化转型,让人们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免流量听广播看电视的红利。 站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起点,视听产业正迎来"技术跃迁、内容革新、业态重构"的三重变革。从AI驱动的智能生产到元宇宙构建的沉浸体验,从影视IP的文旅转化到微短剧的创意爆发,新型文化业态的图景已渐次展开。这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战略定力,也需要市场主体保持创新锐气,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唯有构建起"政策-技术-内容-市场"协同发力的生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高效转化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文化产业的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广电视听大有可为, 3月5号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国家广电智库策划推出【两会观察】的系列文章,今天刊发《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广电视听大有可为》,重点关注广电视听行业如何积极拥抱新技术,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深度融合激发产业活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战略方向,这既是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文化产业适应数字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抓手。新型文化业态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的双轮驱动,而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领域,也是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天然载体。 一、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更多精品更广传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智库建设。”国家广电总局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引领,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高质量内容供给引领需求、创作需求。推出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国产动画片创作人才扶持项目等广电视听内容创新创优文件,扶持多元优质内容持续产出,涌现一批精品力作,《我的阿勒泰》《繁花》《山花烂漫时》等现实题材作品以细腻叙事和人文关怀成为现象级IP。推动精品内容实现最大化传播,推动大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相互联动,整合各类行业优质资源,形成立体多元传播矩阵,以协同合作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抓作品”与“抓环境”齐头并进,加强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的审查管理,引导内容创作健康发展。丰富大屏内容生态,推出“重温经典”频道,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赓续精神力量,有力巩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视听文艺赋能千行百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突破10.74亿,网民使用率达98.3%,形成超1.1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一数字背后,是短视频日均更新量近8000万条、直播场次超350万场的产业活力。值得关注的是,农村网络视听用户增速达6.8%,远超城镇的1.9%,显示出文化普惠的巨大潜力。其中,乡村短视频异军突起。数据显示,三农万粉创作者年均收入达到3万元+,不仅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微短剧持续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推出162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作品,促进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文旅资源、线下经济融合发展。国际传播释放强大动能。《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国视听内容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电视剧出口额将突破1亿美元,保持中国第一大出口节目类型地位。“丝绸之路视听工程”“视听中国播映工程”、“电视中国剧场”以及海外流媒体平台成为广电视听国际传播的主要渠道。《我的阿勒泰》成为首部入围法国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入围了第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与全球流媒体大奖”最佳亚洲内容奖与最佳编剧。《山海情》《隐秘的角落》等剧集在YouTube等平台播放量超百亿次,《苍兰诀》登陆Netflix后跻身多国热搜榜。短视频、微短剧以短小精悍的内容,把握用户多样化、碎片化、陪伴化视听需求,迅速赢得了包括北美在内的全球用户喜爱,彰显了中国视听国际传播的优势与魅力。二、强化政策引领,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及时回应人民关切,开展“双治理”工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此次全国两会,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工作(以下简称“双治理”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团长刘学俊等许多委员代表纷纷点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正在推进的“双治理”工作。2023年8月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党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系统谋划、精心部署、全力推进“双治理”工作。在“双治理”工作的推动下,有线电视和IPTV平台的用户体验得到显著提升。电视“套娃”收费问题的解决,为消费者节约了开支,也让平台的运营更加透明。插入式微型机顶盒的推广使用,进一步简化了家庭电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电视操作更加便捷。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持续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推动一个遥控器和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规模部署,实现治本目标。全面提升网络视听生态治理,维护清朗网络空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针对微短剧等新型网络文艺形式,国家广电总局坚持守正创新,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经过持续有效管理引导,微短剧从最初的野蛮生长,逐渐实现了专业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涌现了《一梦枕星河》《我的归途有风》《欢喜一家人》等一批制作精良、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卫视在黄金档均推出微短剧市场。此外,持续深化广电视听领域天价薪酬、“饭圈”乱象整治,突出抓好“自媒体”乱象治理、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治理等专项治理,有效净化了网络生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生态治理长效机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强化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注重增强政策合力,提高行业生态治理实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电视操作复杂治理第一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深化治理电视操作复杂全国推广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电视收看“明白卡”提示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并组织印发《有线电视业务技术要求》《IPTV业务技术要求》《互联网电视业务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以政策赋能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有力保障和推动了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加快推进制定《广播电视法》,制定修订《微短剧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三、以融合和变革为引擎,推动构建文化产业体系主流媒体:从深度融合到系统性变革。《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当前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系统性变革,主流媒体的变革持续深化。推动广电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自身实际结合重要举措。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不仅体现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创新上,更在于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全面提升。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结构优化,创新办好主频道频率和特色频道频率。坚持新闻立台,强化精品意识,做优频率频道内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收视体验。做强做优新媒体,推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提质升级。生态共建:从IP衍生到产业融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广电视听主动赋能文旅和经济,“视听内容+商品+服务”的融合模式,正在重塑视听+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狂飙》带火江门取景地后,当地推出"打卡狂飙取景地"旅游线路,仅2023年1-2月江门市共接待游客334.59万人次,旅游收入34.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89%和124.32%。这种"影视热播-景点出圈-消费增长"的闭环模式,正在全国复制。数据显示,2024年TOP100文旅项目中,影视IP衍生项目占比达76%,影视IP与线下场景的联动效应日益显著。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成效显著,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巧妙地将苏州的特色传统文化与当地的美景、美食、美物以及美人融为一体,展现了苏州的独有魅力;《你的岛屿已抵达》则细腻地描绘了湖南常德的悠闲生活节奏和田园风光;而《“洛”花如有意》通过串联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生动地展示了“神都”河南洛阳的富饶与繁华。四、强化技术运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新业态文化的发展,正在重塑视听产业的生态格局,Deepseek以低成本开源模型为广电的提质升级带来新的契机。广电视听行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广泛应用。2025年,将推进构建高质量视听数据集,建设行业垂直大模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推动内容生成和审核,构建视听内容孵化器和护城河。挖掘数据价值,分析用户画像,精准投放节目类型和广告时段。保障稳定传输,提升用户观看体验。优化融媒体运营内容生产和分发流程,提高用户互动和参与度。助力广电机构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2024年,在国家广电总局和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有力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9省市电视播出机构大力推动超高清卫视频道建设,北京、上海、广东实施了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内容生产、节目播出、网络传输、终端呈现等各环节超高清升级,确保大小屏用户获得真正的超高清体验。此外,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加强系统谋划布局,推动5G NR广播建设发展,促进多场景融合应用加速落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普惠性,持续促进广电行业数字化转型,让人们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免流量听广播看电视的红利。 站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起点,视听产业正迎来"技术跃迁、内容革新、业态重构"的三重变革。从AI驱动的智能生产到元宇宙构建的沉浸体验,从影视IP的文旅转化到微短剧的创意爆发,新型文化业态的图景已渐次展开。这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战略定力,也需要市场主体保持创新锐气,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唯有构建起"政策-技术-内容-市场"协同发力的生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高效转化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文化产业的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3月5号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国家广电智库策划推出【两会观察】的系列文章,今天刊发《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广电视听大有可为》,重点关注广电视听行业如何积极拥抱新技术,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深度融合激发产业活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战略方向,这既是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文化产业适应数字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抓手。新型文化业态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的双轮驱动,而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领域,也是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天然载体。
一、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更多精品更广传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智库建设。”国家广电总局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引领,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高质量内容供给引领需求、创作需求。推出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国产动画片创作人才扶持项目等广电视听内容创新创优文件,扶持多元优质内容持续产出,涌现一批精品力作,《我的阿勒泰》《繁花》《山花烂漫时》等现实题材作品以细腻叙事和人文关怀成为现象级IP。推动精品内容实现最大化传播,推动大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相互联动,整合各类行业优质资源,形成立体多元传播矩阵,以协同合作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抓作品”与“抓环境”齐头并进,加强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的审查管理,引导内容创作健康发展。丰富大屏内容生态,推出“重温经典”频道,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赓续精神力量,有力巩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
视听文艺赋能千行百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突破10.74亿,网民使用率达98.3%,形成超1.1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一数字背后,是短视频日均更新量近8000万条、直播场次超350万场的产业活力。值得关注的是,农村网络视听用户增速达6.8%,远超城镇的1.9%,显示出文化普惠的巨大潜力。其中,乡村短视频异军突起。数据显示,三农万粉创作者年均收入达到3万元+,不仅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微短剧持续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推出162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作品,促进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文旅资源、线下经济融合发展。
国际传播释放强大动能。《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国视听内容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电视剧出口额将突破1亿美元,保持中国第一大出口节目类型地位。“丝绸之路视听工程”“视听中国播映工程”、“电视中国剧场”以及海外流媒体平台成为广电视听国际传播的主要渠道。《我的阿勒泰》成为首部入围法国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入围了第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与全球流媒体大奖”最佳亚洲内容奖与最佳编剧。《山海情》《隐秘的角落》等剧集在YouTube等平台播放量超百亿次,《苍兰诀》登陆Netflix后跻身多国热搜榜。短视频、微短剧以短小精悍的内容,把握用户多样化、碎片化、陪伴化视听需求,迅速赢得了包括北美在内的全球用户喜爱,彰显了中国视听国际传播的优势与魅力。
二、强化政策引领,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
及时回应人民关切,开展“双治理”工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此次全国两会,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工作(以下简称“双治理”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团长刘学俊等许多委员代表纷纷点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正在推进的“双治理”工作。2023年8月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党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系统谋划、精心部署、全力推进“双治理”工作。在“双治理”工作的推动下,有线电视和IPTV平台的用户体验得到显著提升。电视“套娃”收费问题的解决,为消费者节约了开支,也让平台的运营更加透明。插入式微型机顶盒的推广使用,进一步简化了家庭电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电视操作更加便捷。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持续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推动一个遥控器和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规模部署,实现治本目标。
全面提升网络视听生态治理,维护清朗网络空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针对微短剧等新型网络文艺形式,国家广电总局坚持守正创新,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经过持续有效管理引导,微短剧从最初的野蛮生长,逐渐实现了专业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涌现了《一梦枕星河》《我的归途有风》《欢喜一家人》等一批制作精良、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卫视在黄金档均推出微短剧市场。此外,持续深化广电视听领域天价薪酬、“饭圈”乱象整治,突出抓好“自媒体”乱象治理、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治理等专项治理,有效净化了网络生态。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生态治理长效机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强化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注重增强政策合力,提高行业生态治理实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电视操作复杂治理第一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深化治理电视操作复杂全国推广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电视收看“明白卡”提示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并组织印发《有线电视业务技术要求》《IPTV业务技术要求》《互联网电视业务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以政策赋能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有力保障和推动了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加快推进制定《广播电视法》,制定修订《微短剧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
三、以融合和变革为引擎,推动构建文化产业体系
主流媒体:从深度融合到系统性变革。《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当前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系统性变革,主流媒体的变革持续深化。推动广电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自身实际结合重要举措。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不仅体现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创新上,更在于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全面提升。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结构优化,创新办好主频道频率和特色频道频率。坚持新闻立台,强化精品意识,做优频率频道内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收视体验。做强做优新媒体,推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提质升级。
生态共建:从IP衍生到产业融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广电视听主动赋能文旅和经济,“视听内容+商品+服务”的融合模式,正在重塑视听+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狂飙》带火江门取景地后,当地推出"打卡狂飙取景地"旅游线路,仅2023年1-2月江门市共接待游客334.59万人次,旅游收入34.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89%和124.32%。这种"影视热播-景点出圈-消费增长"的闭环模式,正在全国复制。数据显示,2024年TOP100文旅项目中,影视IP衍生项目占比达76%,影视IP与线下场景的联动效应日益显著。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成效显著,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巧妙地将苏州的特色传统文化与当地的美景、美食、美物以及美人融为一体,展现了苏州的独有魅力;《你的岛屿已抵达》则细腻地描绘了湖南常德的悠闲生活节奏和田园风光;而《“洛”花如有意》通过串联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生动地展示了“神都”河南洛阳的富饶与繁华。
四、强化技术运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新业态文化的发展,正在重塑视听产业的生态格局,Deepseek以低成本开源模型为广电的提质升级带来新的契机。广电视听行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广泛应用。2025年,将推进构建高质量视听数据集,建设行业垂直大模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推动内容生成和审核,构建视听内容孵化器和护城河。挖掘数据价值,分析用户画像,精准投放节目类型和广告时段。保障稳定传输,提升用户观看体验。优化融媒体运营内容生产和分发流程,提高用户互动和参与度。助力广电机构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创新商业模式。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2024年,在国家广电总局和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有力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9省市电视播出机构大力推动超高清卫视频道建设,北京、上海、广东实施了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内容生产、节目播出、网络传输、终端呈现等各环节超高清升级,确保大小屏用户获得真正的超高清体验。此外,2025年国家广电总局将加强系统谋划布局,推动5G NR广播建设发展,促进多场景融合应用加速落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普惠性,持续促进广电行业数字化转型,让人们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免流量听广播看电视的红利。 站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起点,视听产业正迎来"技术跃迁、内容革新、业态重构"的三重变革。从AI驱动的智能生产到元宇宙构建的沉浸体验,从影视IP的文旅转化到微短剧的创意爆发,新型文化业态的图景已渐次展开。这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战略定力,也需要市场主体保持创新锐气,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唯有构建起"政策-技术-内容-市场"协同发力的生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高效转化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文化产业的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