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为广电视听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锚定了三大着力点: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瓶颈、以产业园区构建生态载体、以跨界融合拓展产业空间。
一、发展高新技术,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放在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显著位置,加快发展视听高新技术是推动传统广播电视向大视听转型升级,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动能。
(一)以超高清技术构建沉浸式视听体验的基石
2025年是推动超高清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国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将基本实现超高清化,中央广电总台和北京等9省市广播电视台超高清卫视频道将在3月起陆续开播并同步实现全国覆盖,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哔哩哔哩、咪咕视频等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节目超高清占比超过35%。超高清技术的全面落地,将加快中国广电视听产业迈入超高清时代,迎来产业价值重塑的新阶段。
(二)以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广电视听产业运行效能
广电视听全行业正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2025全国两会报道期间,广电机构深度融合AI技术应用,通过全流程智能化内容生产为“两会”宣传赋能增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荐系统极大提高了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广告的有效性,虚拟数字人则开辟了“元宇宙广电”新赛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正是广电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三)以5G NR广播开辟全域覆盖、多屏联动的新场景
5G NR即5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广播电视发射塔相结合的广播组播技术,实现“无SIM卡、无流量”的广播电视服务,是应急广播、车载视听、乡村覆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未来,加快推进5G NR建设将成为构建新一代广电智能传播体系,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力点。
二、赋能产业园区,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载体
视听产业园区通过空间集聚实现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整合,已成为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正是广电视听产业技术攻关与生态构建的突围方向。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园区发展新格局
当前“大视听”产业已突破传统广电边界,融合文化、科技、文旅、教育等多元业态,形成万亿级市场,以产业园区为抓手发展广电视听产业,需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顶层设计。目前,总局批复挂牌的28家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总局重点工作部署、推进资源整合、增强规模优势和集聚辐射效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建议进一步明确园区作为传统广电转型升级核心引擎的定位,并通过进一步加强省部合作、优化金融扶持政策和技术研发鼓励措施,推动园区成为技术研发、业态孵化与产业升级的枢纽。
(二)持续优化评定体系与分类指导,激发园区创新活力
当前,广电视听产业园区整体上还存在着园区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传统内容驱动型园区占主导,而新技术、新业态驱动型园区以及融合型园区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建议首先将大视听的评定范围扩展至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5G、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充分发挥技术对视听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其次,加强对各类园区的分类评定和分类指导,以适应大视听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推动园区向特色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将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视听企业的单体类园区纳入评定范围,进一步增强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梯次明确、层级合理、力量壮大、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群,全面推动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与生态联盟,提升园区运营效能
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园区从“单一载体”向“全产业链赋能平台”转型。首先,建议搭建“全国产业园区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帮助企业突破资源、信息和数据分散,协同效能低等发展瓶颈,促进企业、资本、技术与人才的精准对接;同时,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工具,助力园区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其次,建议创立“全国视听产业园区联盟”,加强行业协作。园区联盟不仅可汇聚行业声音,精准表达企业政策诉求,提供“一站式”政企对接平台,以提升政府与园区的协同治理水平,还可促进园区间经验共享和创新合作,从而推动视听产业园区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促进跨界融合,开辟产业增值新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文化业态的先驱领域,广电视听行业需要加快跨界融合发展,加速从传统媒体向视听时代通用基础工具的转型。
第一,要跨行业,让广电与千行百业相互成就。
广电视听正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诞生出多元价值增长点,其中尤以短视频表现最为突出。例如,“短视频+电商”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71.2%的用户通过观看短视频或直播购买过商品;“短视频+文旅”重塑旅游消费新模式,短视频“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层出不穷;“短视频+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潜能,让乡村特产、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游客和投资者;“短视频+教育”也带来教育行业新增量,在抖音平台,“双一流”大学公开课覆盖率已达93.2%,一级学科覆盖率实现100%。
第二,要跨区域,创造广电视听行业新的增长点。
跨区域协同发展为广电视听产业开辟了创新路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增长格局。例如,2024年2月,京津冀三地广电局指导成立广电新媒体协作体,实现三地媒体内容系统对接与战略协同。首批16家成员涵盖省、市、县三级媒体,形成覆盖京津冀全域的传播矩阵,联合制作的《京津冀十年同心向未来》等重大主题融媒产品通过全渠道分发实现全域覆盖。2025年创新推出京津冀联合制播的“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智能传播体系确立区域协同新范式,为三地文化共融与产业升级提供标杆示范。沿黄河九省广电机构自2022年成立视听高质量发展协作体以来,通过年度联席会、项目跟踪会、产业对接会等联动机制,累计发布100余项重点视听项目,并依托“产业基地合作联盟”平台,有效激活区域经济生态,为广电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跨区域协同范本。
第三,要跨国界,持续开拓海外产业空间。
当前,广电视听行业正以“技术+内容+渠道”三位一体模式,形成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赋能的立体化产业拓展路径。一是头部平台渗透新兴市场,加快全球化布局。腾讯视频WeTV向海外输出300多部网络视听作品,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芒果TV国际版拥有1500部节目,共计15万小时内容库存;爱奇艺国际版上线电视剧、综艺、动漫内容超过2100部,电影超过3700部;优酷国际版APP节目数量超过2500部、12.9万集。这些平台的出海整合了内容、技术、商业模式多板块联动,提升了协同效应。二是构建全链条输出矩阵。不仅内容输出成为常态,还通过8K超高清等技术以及《我们的歌》《乘风破浪》《创造营亚洲》等节目模式的输出,让我国视听产业出海确立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三是中国微短剧凭借工业化模式领跑全球。截止至2024年12月,有202款海外短剧APP上线海外短剧市场,产生3.7亿次下载,内购收入约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1亿元),较2023年的4650.0万美元内购收入和3179.9万次下载,实现了狂飙式的增长。
广电视听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技术、产业和生态的全面升级,更是文化强国与数字中国战略的落脚点。面向未来,广电视听行业应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园为生态载体,以跨界融合为路径,加快创新发展,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广电视听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为广电视听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锚定了三大着力点: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瓶颈、以产业园区构建生态载体、以跨界融合拓展产业空间。一、发展高新技术,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放在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显著位置,加快发展视听高新技术是推动传统广播电视向大视听转型升级,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动能。(一)以超高清技术构建沉浸式视听体验的基石2025年是推动超高清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国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将基本实现超高清化,中央广电总台和北京等9省市广播电视台超高清卫视频道将在3月起陆续开播并同步实现全国覆盖,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哔哩哔哩、咪咕视频等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节目超高清占比超过35%。超高清技术的全面落地,将加快中国广电视听产业迈入超高清时代,迎来产业价值重塑的新阶段。(二)以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广电视听产业运行效能广电视听全行业正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2025全国两会报道期间,广电机构深度融合AI技术应用,通过全流程智能化内容生产为“两会”宣传赋能增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荐系统极大提高了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广告的有效性,虚拟数字人则开辟了“元宇宙广电”新赛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正是广电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三)以5G NR广播开辟全域覆盖、多屏联动的新场景5G NR即5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广播电视发射塔相结合的广播组播技术,实现“无SIM卡、无流量”的广播电视服务,是应急广播、车载视听、乡村覆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未来,加快推进5G NR建设将成为构建新一代广电智能传播体系,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力点。二、赋能产业园区,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载体视听产业园区通过空间集聚实现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整合,已成为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正是广电视听产业技术攻关与生态构建的突围方向。(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园区发展新格局当前“大视听”产业已突破传统广电边界,融合文化、科技、文旅、教育等多元业态,形成万亿级市场,以产业园区为抓手发展广电视听产业,需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顶层设计。目前,总局批复挂牌的28家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总局重点工作部署、推进资源整合、增强规模优势和集聚辐射效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建议进一步明确园区作为传统广电转型升级核心引擎的定位,并通过进一步加强省部合作、优化金融扶持政策和技术研发鼓励措施,推动园区成为技术研发、业态孵化与产业升级的枢纽。(二)持续优化评定体系与分类指导,激发园区创新活力当前,广电视听产业园区整体上还存在着园区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传统内容驱动型园区占主导,而新技术、新业态驱动型园区以及融合型园区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建议首先将大视听的评定范围扩展至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5G、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充分发挥技术对视听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其次,加强对各类园区的分类评定和分类指导,以适应大视听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推动园区向特色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将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视听企业的单体类园区纳入评定范围,进一步增强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梯次明确、层级合理、力量壮大、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群,全面推动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与生态联盟,提升园区运营效能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园区从“单一载体”向“全产业链赋能平台”转型。首先,建议搭建“全国产业园区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帮助企业突破资源、信息和数据分散,协同效能低等发展瓶颈,促进企业、资本、技术与人才的精准对接;同时,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工具,助力园区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其次,建议创立“全国视听产业园区联盟”,加强行业协作。园区联盟不仅可汇聚行业声音,精准表达企业政策诉求,提供“一站式”政企对接平台,以提升政府与园区的协同治理水平,还可促进园区间经验共享和创新合作,从而推动视听产业园区整体竞争力提升。三、促进跨界融合,开辟产业增值新空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文化业态的先驱领域,广电视听行业需要加快跨界融合发展,加速从传统媒体向视听时代通用基础工具的转型。第一,要跨行业,让广电与千行百业相互成就。广电视听正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诞生出多元价值增长点,其中尤以短视频表现最为突出。例如,“短视频+电商”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71.2%的用户通过观看短视频或直播购买过商品;“短视频+文旅”重塑旅游消费新模式,短视频“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层出不穷;“短视频+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潜能,让乡村特产、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游客和投资者;“短视频+教育”也带来教育行业新增量,在抖音平台,“双一流”大学公开课覆盖率已达93.2%,一级学科覆盖率实现100%。第二,要跨区域,创造广电视听行业新的增长点。跨区域协同发展为广电视听产业开辟了创新路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增长格局。例如,2024年2月,京津冀三地广电局指导成立广电新媒体协作体,实现三地媒体内容系统对接与战略协同。首批16家成员涵盖省、市、县三级媒体,形成覆盖京津冀全域的传播矩阵,联合制作的《京津冀十年同心向未来》等重大主题融媒产品通过全渠道分发实现全域覆盖。2025年创新推出京津冀联合制播的“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智能传播体系确立区域协同新范式,为三地文化共融与产业升级提供标杆示范。沿黄河九省广电机构自2022年成立视听高质量发展协作体以来,通过年度联席会、项目跟踪会、产业对接会等联动机制,累计发布100余项重点视听项目,并依托“产业基地合作联盟”平台,有效激活区域经济生态,为广电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跨区域协同范本。第三,要跨国界,持续开拓海外产业空间。当前,广电视听行业正以“技术+内容+渠道”三位一体模式,形成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赋能的立体化产业拓展路径。一是头部平台渗透新兴市场,加快全球化布局。腾讯视频WeTV向海外输出300多部网络视听作品,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芒果TV国际版拥有1500部节目,共计15万小时内容库存;爱奇艺国际版上线电视剧、综艺、动漫内容超过2100部,电影超过3700部;优酷国际版APP节目数量超过2500部、12.9万集。这些平台的出海整合了内容、技术、商业模式多板块联动,提升了协同效应。二是构建全链条输出矩阵。不仅内容输出成为常态,还通过8K超高清等技术以及《我们的歌》《乘风破浪》《创造营亚洲》等节目模式的输出,让我国视听产业出海确立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三是中国微短剧凭借工业化模式领跑全球。截止至2024年12月,有202款海外短剧APP上线海外短剧市场,产生3.7亿次下载,内购收入约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1亿元),较2023年的4650.0万美元内购收入和3179.9万次下载,实现了狂飙式的增长。 广电视听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技术、产业和生态的全面升级,更是文化强国与数字中国战略的落脚点。面向未来,广电视听行业应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园为生态载体,以跨界融合为路径,加快创新发展,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为广电视听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锚定了三大着力点: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瓶颈、以产业园区构建生态载体、以跨界融合拓展产业空间。
一、发展高新技术,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放在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显著位置,加快发展视听高新技术是推动传统广播电视向大视听转型升级,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动能。
(一)以超高清技术构建沉浸式视听体验的基石
2025年是推动超高清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国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将基本实现超高清化,中央广电总台和北京等9省市广播电视台超高清卫视频道将在3月起陆续开播并同步实现全国覆盖,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哔哩哔哩、咪咕视频等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节目超高清占比超过35%。超高清技术的全面落地,将加快中国广电视听产业迈入超高清时代,迎来产业价值重塑的新阶段。
(二)以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广电视听产业运行效能
广电视听全行业正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2025全国两会报道期间,广电机构深度融合AI技术应用,通过全流程智能化内容生产为“两会”宣传赋能增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荐系统极大提高了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广告的有效性,虚拟数字人则开辟了“元宇宙广电”新赛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正是广电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三)以5G NR广播开辟全域覆盖、多屏联动的新场景
5G NR即5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广播电视发射塔相结合的广播组播技术,实现“无SIM卡、无流量”的广播电视服务,是应急广播、车载视听、乡村覆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未来,加快推进5G NR建设将成为构建新一代广电智能传播体系,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力点。
二、赋能产业园区,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载体
视听产业园区通过空间集聚实现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整合,已成为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正是广电视听产业技术攻关与生态构建的突围方向。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园区发展新格局
当前“大视听”产业已突破传统广电边界,融合文化、科技、文旅、教育等多元业态,形成万亿级市场,以产业园区为抓手发展广电视听产业,需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顶层设计。目前,总局批复挂牌的28家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总局重点工作部署、推进资源整合、增强规模优势和集聚辐射效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建议进一步明确园区作为传统广电转型升级核心引擎的定位,并通过进一步加强省部合作、优化金融扶持政策和技术研发鼓励措施,推动园区成为技术研发、业态孵化与产业升级的枢纽。
(二)持续优化评定体系与分类指导,激发园区创新活力
当前,广电视听产业园区整体上还存在着园区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传统内容驱动型园区占主导,而新技术、新业态驱动型园区以及融合型园区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建议首先将大视听的评定范围扩展至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5G、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充分发挥技术对视听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其次,加强对各类园区的分类评定和分类指导,以适应大视听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推动园区向特色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将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视听企业的单体类园区纳入评定范围,进一步增强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梯次明确、层级合理、力量壮大、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群,全面推动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与生态联盟,提升园区运营效能
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园区从“单一载体”向“全产业链赋能平台”转型。首先,建议搭建“全国产业园区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帮助企业突破资源、信息和数据分散,协同效能低等发展瓶颈,促进企业、资本、技术与人才的精准对接;同时,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工具,助力园区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其次,建议创立“全国视听产业园区联盟”,加强行业协作。园区联盟不仅可汇聚行业声音,精准表达企业政策诉求,提供“一站式”政企对接平台,以提升政府与园区的协同治理水平,还可促进园区间经验共享和创新合作,从而推动视听产业园区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促进跨界融合,开辟产业增值新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文化业态的先驱领域,广电视听行业需要加快跨界融合发展,加速从传统媒体向视听时代通用基础工具的转型。
第一,要跨行业,让广电与千行百业相互成就。
广电视听正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诞生出多元价值增长点,其中尤以短视频表现最为突出。例如,“短视频+电商”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71.2%的用户通过观看短视频或直播购买过商品;“短视频+文旅”重塑旅游消费新模式,短视频“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层出不穷;“短视频+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潜能,让乡村特产、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游客和投资者;“短视频+教育”也带来教育行业新增量,在抖音平台,“双一流”大学公开课覆盖率已达93.2%,一级学科覆盖率实现100%。
第二,要跨区域,创造广电视听行业新的增长点。
跨区域协同发展为广电视听产业开辟了创新路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增长格局。例如,2024年2月,京津冀三地广电局指导成立广电新媒体协作体,实现三地媒体内容系统对接与战略协同。首批16家成员涵盖省、市、县三级媒体,形成覆盖京津冀全域的传播矩阵,联合制作的《京津冀十年同心向未来》等重大主题融媒产品通过全渠道分发实现全域覆盖。2025年创新推出京津冀联合制播的“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智能传播体系确立区域协同新范式,为三地文化共融与产业升级提供标杆示范。沿黄河九省广电机构自2022年成立视听高质量发展协作体以来,通过年度联席会、项目跟踪会、产业对接会等联动机制,累计发布100余项重点视听项目,并依托“产业基地合作联盟”平台,有效激活区域经济生态,为广电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跨区域协同范本。
第三,要跨国界,持续开拓海外产业空间。
当前,广电视听行业正以“技术+内容+渠道”三位一体模式,形成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赋能的立体化产业拓展路径。一是头部平台渗透新兴市场,加快全球化布局。腾讯视频WeTV向海外输出300多部网络视听作品,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芒果TV国际版拥有1500部节目,共计15万小时内容库存;爱奇艺国际版上线电视剧、综艺、动漫内容超过2100部,电影超过3700部;优酷国际版APP节目数量超过2500部、12.9万集。这些平台的出海整合了内容、技术、商业模式多板块联动,提升了协同效应。二是构建全链条输出矩阵。不仅内容输出成为常态,还通过8K超高清等技术以及《我们的歌》《乘风破浪》《创造营亚洲》等节目模式的输出,让我国视听产业出海确立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三是中国微短剧凭借工业化模式领跑全球。截止至2024年12月,有202款海外短剧APP上线海外短剧市场,产生3.7亿次下载,内购收入约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1亿元),较2023年的4650.0万美元内购收入和3179.9万次下载,实现了狂飙式的增长。
广电视听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技术、产业和生态的全面升级,更是文化强国与数字中国战略的落脚点。面向未来,广电视听行业应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园为生态载体,以跨界融合为路径,加快创新发展,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