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行业要闻

改革 创新 突破 以10项重点工作牵引推动2025年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发布日期:2025-03-13 08:51

  
字体:【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指出,做好2025年的广电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抓好10项重点工作,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二是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三是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四是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五是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六是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七是强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八是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九是加快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十是推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加快系统布局、重点突破。

一、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

完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加强扶持引导,推动形成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优环境。

要推出更多精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自上而下”的谋划,发挥权威专家、重点主体等作用,找准选题、抓好创作,体系化推动新闻节目、理论节目、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动画片、文艺节目、微短剧等各类型各题材都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对重点作品要加强全流程指导。实施微短剧精品创作工程。要高度重视“自下而上”,充分激发各类主体主动性、创造力。

要推动更广传播。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相互联动,整合各类行业优质资源,构建跨平台、跨区域传播新格局,实现优质内容最大化传播。推动存量优质内容再传播。从各级广播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优选纪录片、动画片,在各类主要平台展播。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重温经典”频道覆盖。突出传播效果导向,通过加强宣推等工作,提升传播实效。

要营造更优环境。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要优化管理服务。调整优化政策,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灵活创新空间。要大幅提升备案、立项、审核质效,推动工作前移,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完善协审机制、优化协审程序。提升扶持、评优、推优工作,兼顾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减量提质,增强专业性权威性。优化广播电视大奖评奖工作,突出做好新闻节目评选。办好第二届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要系统性加强人才培训引导。深入实施“金声计划”“飞天—星光计划”,办好创作交流培训班、研讨班,培养骨干创作人才,更好服务和凝聚人才。要加强版权保护。针对电视剧盗版严重的现象,总局将会同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建立预警片单制度,加大打击盗版力度。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强系统研究,切实采取措施,规范行业秩序。广播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制作机构等各类主体,长视频、微短剧等各类内容,都要有序竞争、实现合作共赢。

二、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

要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大力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结构优化。用两到三年时间大幅减少受众少、影响力弱的频道频率,创新办好主频道频率和特色频道频率。提升内容和体验。坚持新闻立台,全面加强新闻采编播能力建设,强化时效性、权威性,推出更多鲜活的新闻报道。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内容创新制作能力,优化内容编排,做优频道频率内容。

强化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更佳的收视体验。加快高清普及。年底基本实现全国电视频道高清化。同时,各省局要协调台网,加大标清频道关闭力度。要坚决整治医药广告播出违规问题。

要做强做优广电新媒体。分级分类支持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自我造血能力的客户端和账号。支持中央广电总台做强做优央视频等客户端。支持省级广电媒体加快新媒体建设、深化融合发展,支持整合本省资源建设新媒体平台、打造有本省特色的客户端和账号。推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提质升级,加强联盟成员跨区域、多层次联动,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的广电新媒体账号矩阵。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勇于变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工作机制。要深化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畅通的晋升渠道、有效的激励机制。升级中国视听大数据系统,覆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做好广电视听全媒体生产传播评价工作。

三、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

坚持“内容+传播”双轮驱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挥“内容+网络”综合优势,以建设新型广电网络为基础,整合聚合行业资源,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要加强新型广电网络顶层设计。新型广电网络是推动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数字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出台指导意见,围绕“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基础设施网、内容服务网、监测监管网“三张网”的“一省一网”和“全国一网”为牵引,着力实现主流舆论传播、公共服务惠民、数字文化赋能、综合信息服务、国家应急支撑五大功能,明确未来3年工作目标,谋划未来10年发展路径。要完成“一省一网”整合。各省要坚持“有利于发展”原则,以整合促发展、以发展带整合,提升广电网络服务水平。要推动解决省网公司债务化解和融资困难等问题。要促进多渠道协同发展。统筹有线、无线、卫星,IPTV、OTT发展,加强政策研究,明确各种方式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划。推动各种方式协同发展、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并建立长效机制,整治和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要推动惠民服务提质升级。各地要继续积极推动政府购买特殊群体有线电视服务政策落实。要在保障已有财政政策延续、防止“文化返贫”的基础上,争取有政策县的数量再增加80个以上,推动全国每个省(区、市)均有县级层面的覆盖,并力争多个省份出台全省性政策。同时,探索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政策,组织开展有线电视“基础包”服务试点。要加强新技术产业应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构建高质量视听数据集,建设行业垂直大模型。各地也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改进和提升生产效率、传播效果。积极推进5G NR新场景新应用。加强系统谋划布局,联合工信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5G NR发展。

四、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

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和范围,建立管理体系,在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上下功夫。要全面完善治理体系。厘清管理范围。摸清开展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的底数,明晰管理责任、管理对象、管理要求,明确“管什么”“怎么管”,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加强内容管理。完善节目类视听内容管理规范。深化实施微短剧“分类分级审核”制度。完善管理手段。强化技术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健全管理机制,压紧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和广电部门监管责任。要促进网络视听节目服务主体发展。深化网络视听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整合优质经营资源,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要做优品牌活动。

五、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总局联合地方,协同相关部门单位及产业链各方,促进内容生产、节目播出、网络传输、终端呈现等各环节超高清升级,推进整体跃升,确保大屏小屏用户获得真正的超高清体验。内容制播方面,全国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基本实现超高清化,确保中央广电总台4个频道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深圳9省市广播电视台卫视超高清频道开播并基本实现全国覆盖,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哔哩哔哩、咪咕视频等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超高清节目占比超过35%,到今年年底首屏首页的首播电视剧基本实现超高清播出。网络传输方面,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的超高清频道传输承载能力建设,确保实现新开播的超高清频道全国落地传输。终端接收方面,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及超高清电视机、手机普及率大幅提升,带动超大屏电视机和5G手机消费和以旧换新。产业支撑方面,联合工信部、中央广电总台出台《超高清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强化端到端产业支撑,构建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生态。建立覆盖有线电视、IPTV、OTT和网络视听平台的高清超高清节目技术质量监督检测机制。

六、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

推动一个遥控器和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规模部署,持续巩固深化拓展治理成果,实现治本目标。要加快实现一个遥控器、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和规模部署。要实现插入式微型机顶盒、三模通用遥控器千万级规模部署,继续做好手机遥控功能标准化和推广应用;开展电视机机顶盒内置化一体化试点,并推动规模化部署,以终端产品迭代升级助力提振消费。同时继续改进提升存量遥控器、机顶盒,改善观看体验。要全面拓展“双治理”成果。开展酒店电视信号源合规整改,出台酒店电视服务技术规范,确保治理长效。加快推动酒店电视机以旧换新。提升农村“双治理”成效。继续推动“双治理”成果向医院、培训中心等场景延伸。要完善治本之策。加快修订《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运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和《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制定实施便捷看电视标准。出台《互联网电视用户服务规范》《互联网电视播控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实施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准入退出机制。持续治理违规OTT直播。推进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治理。提升监管能力,优化投诉机制,确保治得住、不反弹。

七、强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在完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手段、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实现标本兼治。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以《广播电视法》立法工作为龙头,系统化体系化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法规性文件制修订工作。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法》。要出台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供给。包括加强和改进内容管理、广告播出管理,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共电子屏、车载音视频等新业态管理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释放生产力,全面系统梳理现有政策管理文件,不合时宜的抓紧修订,存在空白的抓紧填补,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要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巩固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完善天价片酬治理长效机制。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实现对两大业务、四个层次的全面覆盖,特别是要聚焦重点领域,加强监管针对性,确保该管的管到位。省级广电部门要加快建设完善监测监管体系,总局和省级要加快监测监管系统的上下贯通。完善体制机制,横向上要与其他部门齐抓共管,完善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协作治理机制,纵向上总局和省局要协同联动,形成治理合力。

八、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

研究制定体系化推进广电视听安全工作方案,加强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构建新型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内容安全方面,要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问题发现、研判能力,及时纠正、处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要聚焦四个层次的网络,覆盖全链条各环节,整体提升防护能力,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特别要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新型安全风险。要加快推进老旧设备更新换代。要加强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订修订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等规范性文件,制订发布安全事故定义、判定标准和处置办法。扎实做好全年重要保障期的安全保障工作。

九、加快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要按照“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综合覆盖、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目标和“222644”的思路,统筹急时和平时,统筹农村和城市,统筹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和广播电视系统,针对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系统,红、橙、黄、蓝四类应急信息,信息源、制播、传输、接收四个环节的运行逻辑,加快构建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体系架构,编制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并系统化制定修订标准规划,让应急广播更好发挥作用、融入国家应急体系。要建立健全机制。各级都要强化与同级应急管理、气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明确播发内容、播发流程,推进实现技术系统对接和工作机制对接。要明确各级应急广播平台、系统的功能定位,明晰播出机构、传输机构、监测监管机构等的职能职责。要强化应急广播安全播出管理。要加快应急广播项目规划建设。重点服务应急,发挥好大喇叭系统作用,高标准做好应急广播“两重”项目工程谋划、立项、申报、建设工作。

十、推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加快系统布局、重点突破

要整体谋划,构建广电视听国际传播体系,并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要服务外交大局。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配合元首外交、主场外交,举办高质量配套活动。办好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第七届中国—东盟视听周等活动。要深入落实“中非广电视听创新合作计划”。以内容合作、传输网络、播出平台和人员交流为重点,体系化推进对非交流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要提升传播效力。聚焦重点国家地区、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知外能力,进一步摸清底数,提出有针对性的布局和举措。统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平台和应用强化海外能力建设,努力实现重点突破。

(本文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在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所作工作报告的摘编。)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改革 创新 突破 以10项重点工作牵引推动2025年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3 08:51:22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朗读

改革 创新 突破 以10项重点工作牵引推动2025年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指出,做好2025年的广电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抓好10项重点工作,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二是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三是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四是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五是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六是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七是强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八是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九是加快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十是推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加快系统布局、重点突破。一、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完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加强扶持引导,推动形成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优环境。要推出更多精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自上而下”的谋划,发挥权威专家、重点主体等作用,找准选题、抓好创作,体系化推动新闻节目、理论节目、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动画片、文艺节目、微短剧等各类型各题材都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对重点作品要加强全流程指导。实施微短剧精品创作工程。要高度重视“自下而上”,充分激发各类主体主动性、创造力。要推动更广传播。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相互联动,整合各类行业优质资源,构建跨平台、跨区域传播新格局,实现优质内容最大化传播。推动存量优质内容再传播。从各级广播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优选纪录片、动画片,在各类主要平台展播。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重温经典”频道覆盖。突出传播效果导向,通过加强宣推等工作,提升传播实效。要营造更优环境。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要优化管理服务。调整优化政策,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灵活创新空间。要大幅提升备案、立项、审核质效,推动工作前移,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完善协审机制、优化协审程序。提升扶持、评优、推优工作,兼顾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减量提质,增强专业性权威性。优化广播电视大奖评奖工作,突出做好新闻节目评选。办好第二届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要系统性加强人才培训引导。深入实施“金声计划”“飞天—星光计划”,办好创作交流培训班、研讨班,培养骨干创作人才,更好服务和凝聚人才。要加强版权保护。针对电视剧盗版严重的现象,总局将会同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建立预警片单制度,加大打击盗版力度。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强系统研究,切实采取措施,规范行业秩序。广播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制作机构等各类主体,长视频、微短剧等各类内容,都要有序竞争、实现合作共赢。二、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要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大力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结构优化。用两到三年时间大幅减少受众少、影响力弱的频道频率,创新办好主频道频率和特色频道频率。提升内容和体验。坚持新闻立台,全面加强新闻采编播能力建设,强化时效性、权威性,推出更多鲜活的新闻报道。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内容创新制作能力,优化内容编排,做优频道频率内容。强化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更佳的收视体验。加快高清普及。年底基本实现全国电视频道高清化。同时,各省局要协调台网,加大标清频道关闭力度。要坚决整治医药广告播出违规问题。要做强做优广电新媒体。分级分类支持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自我造血能力的客户端和账号。支持中央广电总台做强做优央视频等客户端。支持省级广电媒体加快新媒体建设、深化融合发展,支持整合本省资源建设新媒体平台、打造有本省特色的客户端和账号。推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提质升级,加强联盟成员跨区域、多层次联动,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的广电新媒体账号矩阵。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勇于变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工作机制。要深化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畅通的晋升渠道、有效的激励机制。升级中国视听大数据系统,覆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做好广电视听全媒体生产传播评价工作。三、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坚持“内容+传播”双轮驱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挥“内容+网络”综合优势,以建设新型广电网络为基础,整合聚合行业资源,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要加强新型广电网络顶层设计。新型广电网络是推动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数字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出台指导意见,围绕“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基础设施网、内容服务网、监测监管网“三张网”的“一省一网”和“全国一网”为牵引,着力实现主流舆论传播、公共服务惠民、数字文化赋能、综合信息服务、国家应急支撑五大功能,明确未来3年工作目标,谋划未来10年发展路径。要完成“一省一网”整合。各省要坚持“有利于发展”原则,以整合促发展、以发展带整合,提升广电网络服务水平。要推动解决省网公司债务化解和融资困难等问题。要促进多渠道协同发展。统筹有线、无线、卫星,IPTV、OTT发展,加强政策研究,明确各种方式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划。推动各种方式协同发展、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并建立长效机制,整治和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要推动惠民服务提质升级。各地要继续积极推动政府购买特殊群体有线电视服务政策落实。要在保障已有财政政策延续、防止“文化返贫”的基础上,争取有政策县的数量再增加80个以上,推动全国每个省(区、市)均有县级层面的覆盖,并力争多个省份出台全省性政策。同时,探索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政策,组织开展有线电视“基础包”服务试点。要加强新技术产业应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构建高质量视听数据集,建设行业垂直大模型。各地也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改进和提升生产效率、传播效果。积极推进5G NR新场景新应用。加强系统谋划布局,联合工信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5G NR发展。四、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和范围,建立管理体系,在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上下功夫。要全面完善治理体系。厘清管理范围。摸清开展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的底数,明晰管理责任、管理对象、管理要求,明确“管什么”“怎么管”,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加强内容管理。完善节目类视听内容管理规范。深化实施微短剧“分类分级审核”制度。完善管理手段。强化技术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健全管理机制,压紧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和广电部门监管责任。要促进网络视听节目服务主体发展。深化网络视听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整合优质经营资源,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要做优品牌活动。五、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局联合地方,协同相关部门单位及产业链各方,促进内容生产、节目播出、网络传输、终端呈现等各环节超高清升级,推进整体跃升,确保大屏小屏用户获得真正的超高清体验。内容制播方面,全国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基本实现超高清化,确保中央广电总台4个频道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深圳9省市广播电视台卫视超高清频道开播并基本实现全国覆盖,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哔哩哔哩、咪咕视频等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超高清节目占比超过35%,到今年年底首屏首页的首播电视剧基本实现超高清播出。网络传输方面,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的超高清频道传输承载能力建设,确保实现新开播的超高清频道全国落地传输。终端接收方面,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及超高清电视机、手机普及率大幅提升,带动超大屏电视机和5G手机消费和以旧换新。产业支撑方面,联合工信部、中央广电总台出台《超高清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强化端到端产业支撑,构建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生态。建立覆盖有线电视、IPTV、OTT和网络视听平台的高清超高清节目技术质量监督检测机制。六、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推动一个遥控器和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规模部署,持续巩固深化拓展治理成果,实现治本目标。要加快实现一个遥控器、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和规模部署。要实现插入式微型机顶盒、三模通用遥控器千万级规模部署,继续做好手机遥控功能标准化和推广应用;开展电视机机顶盒内置化一体化试点,并推动规模化部署,以终端产品迭代升级助力提振消费。同时继续改进提升存量遥控器、机顶盒,改善观看体验。要全面拓展“双治理”成果。开展酒店电视信号源合规整改,出台酒店电视服务技术规范,确保治理长效。加快推动酒店电视机以旧换新。提升农村“双治理”成效。继续推动“双治理”成果向医院、培训中心等场景延伸。要完善治本之策。加快修订《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运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和《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制定实施便捷看电视标准。出台《互联网电视用户服务规范》《互联网电视播控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实施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准入退出机制。持续治理违规OTT直播。推进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治理。提升监管能力,优化投诉机制,确保治得住、不反弹。七、强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在完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手段、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实现标本兼治。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以《广播电视法》立法工作为龙头,系统化体系化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法规性文件制修订工作。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法》。要出台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供给。包括加强和改进内容管理、广告播出管理,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共电子屏、车载音视频等新业态管理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释放生产力,全面系统梳理现有政策管理文件,不合时宜的抓紧修订,存在空白的抓紧填补,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要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巩固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完善天价片酬治理长效机制。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实现对两大业务、四个层次的全面覆盖,特别是要聚焦重点领域,加强监管针对性,确保该管的管到位。省级广电部门要加快建设完善监测监管体系,总局和省级要加快监测监管系统的上下贯通。完善体制机制,横向上要与其他部门齐抓共管,完善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协作治理机制,纵向上总局和省局要协同联动,形成治理合力。八、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研究制定体系化推进广电视听安全工作方案,加强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构建新型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内容安全方面,要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问题发现、研判能力,及时纠正、处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要聚焦四个层次的网络,覆盖全链条各环节,整体提升防护能力,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特别要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新型安全风险。要加快推进老旧设备更新换代。要加强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订修订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等规范性文件,制订发布安全事故定义、判定标准和处置办法。扎实做好全年重要保障期的安全保障工作。九、加快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要按照“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综合覆盖、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目标和“222644”的思路,统筹急时和平时,统筹农村和城市,统筹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和广播电视系统,针对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系统,红、橙、黄、蓝四类应急信息,信息源、制播、传输、接收四个环节的运行逻辑,加快构建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体系架构,编制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并系统化制定修订标准规划,让应急广播更好发挥作用、融入国家应急体系。要建立健全机制。各级都要强化与同级应急管理、气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明确播发内容、播发流程,推进实现技术系统对接和工作机制对接。要明确各级应急广播平台、系统的功能定位,明晰播出机构、传输机构、监测监管机构等的职能职责。要强化应急广播安全播出管理。要加快应急广播项目规划建设。重点服务应急,发挥好大喇叭系统作用,高标准做好应急广播“两重”项目工程谋划、立项、申报、建设工作。十、推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加快系统布局、重点突破要整体谋划,构建广电视听国际传播体系,并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要服务外交大局。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配合元首外交、主场外交,举办高质量配套活动。办好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第七届中国—东盟视听周等活动。要深入落实“中非广电视听创新合作计划”。以内容合作、传输网络、播出平台和人员交流为重点,体系化推进对非交流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要提升传播效力。聚焦重点国家地区、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知外能力,进一步摸清底数,提出有针对性的布局和举措。统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平台和应用强化海外能力建设,努力实现重点突破。(本文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在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所作工作报告的摘编。)

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指出,做好2025年的广电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抓好10项重点工作,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二是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三是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四是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五是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六是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七是强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八是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九是加快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十是推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加快系统布局、重点突破。

一、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

完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加强扶持引导,推动形成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优环境。

要推出更多精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自上而下”的谋划,发挥权威专家、重点主体等作用,找准选题、抓好创作,体系化推动新闻节目、理论节目、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动画片、文艺节目、微短剧等各类型各题材都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对重点作品要加强全流程指导。实施微短剧精品创作工程。要高度重视“自下而上”,充分激发各类主体主动性、创造力。

要推动更广传播。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相互联动,整合各类行业优质资源,构建跨平台、跨区域传播新格局,实现优质内容最大化传播。推动存量优质内容再传播。从各级广播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优选纪录片、动画片,在各类主要平台展播。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重温经典”频道覆盖。突出传播效果导向,通过加强宣推等工作,提升传播实效。

要营造更优环境。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要优化管理服务。调整优化政策,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灵活创新空间。要大幅提升备案、立项、审核质效,推动工作前移,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完善协审机制、优化协审程序。提升扶持、评优、推优工作,兼顾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减量提质,增强专业性权威性。优化广播电视大奖评奖工作,突出做好新闻节目评选。办好第二届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要系统性加强人才培训引导。深入实施“金声计划”“飞天—星光计划”,办好创作交流培训班、研讨班,培养骨干创作人才,更好服务和凝聚人才。要加强版权保护。针对电视剧盗版严重的现象,总局将会同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建立预警片单制度,加大打击盗版力度。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强系统研究,切实采取措施,规范行业秩序。广播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制作机构等各类主体,长视频、微短剧等各类内容,都要有序竞争、实现合作共赢。

二、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

要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大力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结构优化。用两到三年时间大幅减少受众少、影响力弱的频道频率,创新办好主频道频率和特色频道频率。提升内容和体验。坚持新闻立台,全面加强新闻采编播能力建设,强化时效性、权威性,推出更多鲜活的新闻报道。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内容创新制作能力,优化内容编排,做优频道频率内容。

强化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更佳的收视体验。加快高清普及。年底基本实现全国电视频道高清化。同时,各省局要协调台网,加大标清频道关闭力度。要坚决整治医药广告播出违规问题。

要做强做优广电新媒体。分级分类支持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自我造血能力的客户端和账号。支持中央广电总台做强做优央视频等客户端。支持省级广电媒体加快新媒体建设、深化融合发展,支持整合本省资源建设新媒体平台、打造有本省特色的客户端和账号。推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提质升级,加强联盟成员跨区域、多层次联动,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的广电新媒体账号矩阵。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勇于变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工作机制。要深化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畅通的晋升渠道、有效的激励机制。升级中国视听大数据系统,覆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做好广电视听全媒体生产传播评价工作。

三、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

坚持“内容+传播”双轮驱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挥“内容+网络”综合优势,以建设新型广电网络为基础,整合聚合行业资源,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要加强新型广电网络顶层设计。新型广电网络是推动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数字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出台指导意见,围绕“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基础设施网、内容服务网、监测监管网“三张网”的“一省一网”和“全国一网”为牵引,着力实现主流舆论传播、公共服务惠民、数字文化赋能、综合信息服务、国家应急支撑五大功能,明确未来3年工作目标,谋划未来10年发展路径。要完成“一省一网”整合。各省要坚持“有利于发展”原则,以整合促发展、以发展带整合,提升广电网络服务水平。要推动解决省网公司债务化解和融资困难等问题。要促进多渠道协同发展。统筹有线、无线、卫星,IPTV、OTT发展,加强政策研究,明确各种方式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划。推动各种方式协同发展、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并建立长效机制,整治和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要推动惠民服务提质升级。各地要继续积极推动政府购买特殊群体有线电视服务政策落实。要在保障已有财政政策延续、防止“文化返贫”的基础上,争取有政策县的数量再增加80个以上,推动全国每个省(区、市)均有县级层面的覆盖,并力争多个省份出台全省性政策。同时,探索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政策,组织开展有线电视“基础包”服务试点。要加强新技术产业应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构建高质量视听数据集,建设行业垂直大模型。各地也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改进和提升生产效率、传播效果。积极推进5G NR新场景新应用。加强系统谋划布局,联合工信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5G NR发展。

四、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

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和范围,建立管理体系,在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上下功夫。要全面完善治理体系。厘清管理范围。摸清开展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的底数,明晰管理责任、管理对象、管理要求,明确“管什么”“怎么管”,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加强内容管理。完善节目类视听内容管理规范。深化实施微短剧“分类分级审核”制度。完善管理手段。强化技术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健全管理机制,压紧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和广电部门监管责任。要促进网络视听节目服务主体发展。深化网络视听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整合优质经营资源,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要做优品牌活动。

五、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总局联合地方,协同相关部门单位及产业链各方,促进内容生产、节目播出、网络传输、终端呈现等各环节超高清升级,推进整体跃升,确保大屏小屏用户获得真正的超高清体验。内容制播方面,全国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基本实现超高清化,确保中央广电总台4个频道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深圳9省市广播电视台卫视超高清频道开播并基本实现全国覆盖,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哔哩哔哩、咪咕视频等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超高清节目占比超过35%,到今年年底首屏首页的首播电视剧基本实现超高清播出。网络传输方面,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的超高清频道传输承载能力建设,确保实现新开播的超高清频道全国落地传输。终端接收方面,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及超高清电视机、手机普及率大幅提升,带动超大屏电视机和5G手机消费和以旧换新。产业支撑方面,联合工信部、中央广电总台出台《超高清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强化端到端产业支撑,构建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生态。建立覆盖有线电视、IPTV、OTT和网络视听平台的高清超高清节目技术质量监督检测机制。

六、巩固深化拓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

推动一个遥控器和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规模部署,持续巩固深化拓展治理成果,实现治本目标。要加快实现一个遥控器、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和规模部署。要实现插入式微型机顶盒、三模通用遥控器千万级规模部署,继续做好手机遥控功能标准化和推广应用;开展电视机机顶盒内置化一体化试点,并推动规模化部署,以终端产品迭代升级助力提振消费。同时继续改进提升存量遥控器、机顶盒,改善观看体验。要全面拓展“双治理”成果。开展酒店电视信号源合规整改,出台酒店电视服务技术规范,确保治理长效。加快推动酒店电视机以旧换新。提升农村“双治理”成效。继续推动“双治理”成果向医院、培训中心等场景延伸。要完善治本之策。加快修订《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运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和《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制定实施便捷看电视标准。出台《互联网电视用户服务规范》《互联网电视播控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实施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准入退出机制。持续治理违规OTT直播。推进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治理。提升监管能力,优化投诉机制,确保治得住、不反弹。

七、强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在完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手段、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实现标本兼治。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以《广播电视法》立法工作为龙头,系统化体系化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法规性文件制修订工作。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法》。要出台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供给。包括加强和改进内容管理、广告播出管理,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共电子屏、车载音视频等新业态管理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释放生产力,全面系统梳理现有政策管理文件,不合时宜的抓紧修订,存在空白的抓紧填补,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要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巩固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完善天价片酬治理长效机制。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实现对两大业务、四个层次的全面覆盖,特别是要聚焦重点领域,加强监管针对性,确保该管的管到位。省级广电部门要加快建设完善监测监管体系,总局和省级要加快监测监管系统的上下贯通。完善体制机制,横向上要与其他部门齐抓共管,完善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协作治理机制,纵向上总局和省局要协同联动,形成治理合力。

八、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

研究制定体系化推进广电视听安全工作方案,加强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构建新型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内容安全方面,要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问题发现、研判能力,及时纠正、处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要聚焦四个层次的网络,覆盖全链条各环节,整体提升防护能力,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特别要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新型安全风险。要加快推进老旧设备更新换代。要加强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订修订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等规范性文件,制订发布安全事故定义、判定标准和处置办法。扎实做好全年重要保障期的安全保障工作。

九、加快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要按照“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综合覆盖、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目标和“222644”的思路,统筹急时和平时,统筹农村和城市,统筹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和广播电视系统,针对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系统,红、橙、黄、蓝四类应急信息,信息源、制播、传输、接收四个环节的运行逻辑,加快构建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体系架构,编制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并系统化制定修订标准规划,让应急广播更好发挥作用、融入国家应急体系。要建立健全机制。各级都要强化与同级应急管理、气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明确播发内容、播发流程,推进实现技术系统对接和工作机制对接。要明确各级应急广播平台、系统的功能定位,明晰播出机构、传输机构、监测监管机构等的职能职责。要强化应急广播安全播出管理。要加快应急广播项目规划建设。重点服务应急,发挥好大喇叭系统作用,高标准做好应急广播“两重”项目工程谋划、立项、申报、建设工作。

十、推动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加快系统布局、重点突破

要整体谋划,构建广电视听国际传播体系,并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要服务外交大局。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配合元首外交、主场外交,举办高质量配套活动。办好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第七届中国—东盟视听周等活动。要深入落实“中非广电视听创新合作计划”。以内容合作、传输网络、播出平台和人员交流为重点,体系化推进对非交流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要提升传播效力。聚焦重点国家地区、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知外能力,进一步摸清底数,提出有针对性的布局和举措。统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平台和应用强化海外能力建设,努力实现重点突破。

(本文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在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所作工作报告的摘编。)